|
小时候,家住河道边上,每日放学归家,必呼朋引伴到河畔滩涂嬉戏。亲近水,对于每一个乡村孩童,近乎本能。 长大后,离开故乡,也远离了童年嬉耍的水湾。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禅家也多有关于水的禅悟,其本质是为“净”。所谓:净,则心空。心中没有凡俗杂念,心头便了无挂碍,便得忘我。 因而,我们从中便感悟到水的内涵————明、净、空。这既是水的特质,也是水的品格。 青源惟信禅师讲到自己修佛悟道时曾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这些年,我走过一些地方,也经历过一些人和事。在我看来,水犹如智者,本无形,却随遇而安,随遇成形。子曰“逝者如斯乎”,不禁让人遐想;水本无色,却折射异彩光芒,呈现不同的天地景观。人们常言:“山水之美”,往往因水之濡染映衬,更增添了“远道青山入梦来”的神奇瑰丽。 悟水之道,即是在感悟人生。从蒙童打量世界的新鲜好奇开始,有人告诉你,眼前是水,你便认识了水;有人告诉你,远处是山,你便认识了山。于是,便心领神会,确信眼见非虚。因体悟肤浅,以至于“看山便是山,看水便是水”。 若干年后,随着年龄阅历渐长,在经历了一番生活的历练与挫折之后,便习惯于嗟叹人生。面对纷繁人事,转而变得谨小慎微、瞻前顾后,少了年少时的心无旁骛与奋不顾身。 设身处地,看山颇为感慨,看水亦多有叹息。山自然不再是往日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平日里,开始计较得失,热衷于评估哪座山更俊秀,评判哪片水最清幽,何处才是最理想的栖身境地,以便把握时机,占据有利地形,确保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一方山水,难免望了这山更望那山高,瞻前顾后,心中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终换来一身疲惫,一场虚空。 人生的悲喜,相比也大抵如此。一个人穷尽毕生心力,却难以抵达理想境地,最后留下诸多遗憾。须知,人生之路道长且阻,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生在世,许多东西需要机缘,万事俱备,自然水到渠成。用力过度,不如泰然自若、顺其自然。万事万物皆有因果,也自有规律,大江东去,淘尽的不只是英雄。 面对俗事纷扰,诸多计较,不如专心致志,踏实做好每一件事。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定能求得一份心灵的自在与安宁。 水之美,或低流清澈、激荡悠长,或惊涛拍岸、浊浪排空…………这不正如,我们正在经历的人生吗? (韦联成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公安局)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