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好“传家宝” 走好新征程 ————上杭县司法局奋力谱写“红土枫桥”新篇章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3日讯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933年11月,毛泽东第三次深入到上杭县才溪乡,在这里写下了调查研究的光辉篇章《才溪乡调查》,衍生出来的“注重调查、求真务实”精神也被深深烙印在上杭这片红土地上。 近年来,上杭县司法局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立足点,发扬“才溪乡调查”精神,传承好调查研究这个党的传家宝,始终将群众路线贯穿于践行“枫桥经验”的全过程,深入探索、不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和载体,奋力谱写“红土枫桥”新篇章,有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群众路线 闪耀着为民光辉 才溪作为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才溪乡调查》更是蕴含着深刻的群众观点。近年来,上杭县司法局将走好群众路线与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结合起来,在才溪镇推行“四点工作法”,即民情收集点、政策宣传点、互助帮扶点、纠纷调解点。 这些服务点大多由老红军后代、老党员、老政法干警等“五老人员”担任。同时,按照“红土网格”机制,才溪镇领导干部每个月“坐班”,确保社情民意、风险隐患能够及时发现或解决。如今,“四点合一”服务点如同“蒲公英”一般遍布才溪镇的每个角落。 为了让“民情收集点”发挥更大的作用,才溪镇注重从群众中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等专业队伍,并吸纳“一村一法律顾问”律师、“红土法治”志愿者、政法干警等力量,组成了一支专群结合的服务队,随时下村入户服务。全镇形成了“民事民办、民事民治,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 如今,“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已成为红土地上社会治理、解决群众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才溪镇摒弃以往纠纷化解中“和稀泥”的做法,弘扬“才溪乡调查”精神,注重调查研究,有效提高了群众对调解组织的信任,提升了调解工作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公信力。“有纠纷来调解,来调解无纠纷”已然成为当地群众认可的解难题的有效途径。 多元共治 联调联动聚合力 化解纠纷靠各部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上杭县才溪镇以群众多元解纷需求为保障,守正创新,整合综治信访、司法所、派出所、妇联、劳保所、村建站、国土资源所、林业站等基层力量,设立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服务中心。并将多元调解服务中心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综治中心等平台整合共建,搭建起多元解纷体系,实现了群众办事、解纷“一扇门受理、一条龙调处、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构筑起大调解工作格局。 近期,南阳镇某木材厂工人罗某在才溪镇采伐林木时受伤,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情绪激动。接到派出所警情通报后,才溪镇立即启动多元化解机制,牵头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信访以及南阳镇调委会,并邀请顾问律师参与调解,经过多轮调解,最终死者家属得到满意的赔偿,纠纷得以快速化解。这是才溪镇部门联动、高效解纷的一个缩影。 此外,才溪镇根据地方实际和辖区内矛盾纠纷特点,汇聚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和法庭等部门专业力量,设立“畲汉亲”调解工作室、家事纠纷调解室、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和商会调解室等专业化调解室。并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建立了“诉调对接审前调、公调对接随警调、访调对接上门调”的速调快处联动模式,让纠纷化解更加专业高效。 红色赋能 红土文化助调解 红色底蕴,历久弥新。才溪镇充分发挥才溪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组织人员深入挖掘红土地上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文明乡风,并灵活运用到调解过程中。 在2019年的一起婚恋纠纷中,因当事人王某欠下债务,家人便想到通过收取结婚彩礼方式偿还,以20万元聘金为条件将王某介绍给本村村民刘某,殊不知王某已怀有身孕。前男友林某得知此事后,多次到王家找寻王某未果后苦苦相逼。才溪镇调委会得知此事后,启动家事调解机制,组织司法所、派出所、妇联工作人员以及顾问律师等对三方进行调解。调解现场,调解员通过运用当地村民耳熟能详的红色文化,对王某及其家人作思想工作。 “小王,作为土生土长的才溪人,我们要学习模范‘才溪女’精神,学习她们坚强独立、艰苦奋斗的精神。欠债可以慢慢还,没必要为了彩礼钱搭上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在反复宣讲劝说下,王某和家人同意返还聘金,与刘某解除婚约,王某和前男友结婚生子。 除了将“嫁女娶亲唔排场”运用到婚恋纠纷调解中外,才溪镇还从红色标语、红色故事、红色山歌中汲取营养,挖掘了一批适用于调解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文明乡风,为纠纷化解注入新动能。 一心为民 服务群众“零距离”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在上杭县才溪镇,这首当年脍炙人口的客家歌谣传唱至今,红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仍然坚定地沿着老一辈足迹,继续在这片红土地上书写初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岭和村王某耀与王某昌系同宗亲房,但是近期总因7年前土地租赁纠纷引发激烈争吵,需要组织调解,以免事态恶化。”这是记录在才溪司法所所长陈汀文《民情日记》里的一段话。最终经陈汀文多次组织镇、村调解员不厌其烦地开展调解,双方持续7年的恩怨得到化解,并重归于好。 在才溪镇,每一个干部手中都有一本《民情日记》,上面记载着镇里干部开展“串门走亲”“政法干警联乡挂村保稳定”活动的点点滴滴,写满了群众的所想、所盼,记录着为群众排忧解困的全过程。 近年来,才溪镇聚焦困难群体权益维护,积极构建规范有效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心理危机疏导干预机制。通过不断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实现各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群众维权难、打官司难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心理健康服务进乡入村,有效化解不稳定因素。 风展红旗如画,星火照亮前程。上杭县司法局将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才溪乡调查”精神,不负先辈期望,发扬好依靠群众、注重调查、多元共治、红色赋能、一心为民的“红土枫桥”经验,将其转化为服务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乡风文明的强大引擎,推动老区平安和谐、高速高质发展。 (本报记者 陈章群 通讯员 江崇荣)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