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乡镇成为矛盾问题“终点站” ——完善解纷机制让“枫桥经验”在双峰县开花结果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4日讯 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德治教化”涵养乡村治理正气。站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必须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化解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才能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能力。近年来,双峰县探索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服务模式,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县、乡、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社会平安稳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近日,记者前往双峰县探寻“源头解决群众诉求”“家文化建设激活基层治理”“便民利民的行政复议”等社会治理方式,充分展现“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双峰实践。 抓早抓小 源头解决群众诉求 图为梓门桥镇党委书记谢细生诉前调解现场。记者 李翔 摄 4月26日,在梓门桥镇,村民朱某因为邻里纠纷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来电。10分钟后,梓门桥镇党委书记谢细生赶到现场调解纠纷,获得村民的好评。 “我们正试点打造‘零访’乡镇。”谢细生介绍,该镇聚焦源头治理和前端化解,按照村居首阵地、乡镇主战场、县级终点站的思路,鼓励和引导基层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推动信访工作大家做、信访事项大家办、信访难题大家解,让矛盾纠纷在乡镇动态清零,努力实现信访不出镇、矛盾不上行。 “法治是解纷的根与魂。”总结此次纠纷化解经验,谢细生认为,按照法律规定与工作要求受理案件,确保调解合法、合理、合情。 “在‘六个一’引领带动作用下,辖区建立了覆盖相关行业及村(社区)的调解组织,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向永华表示,要持续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国两会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双峰平安、法治、和谐。 今年来,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327件,成功化解322件,调解成功率达98%,其中村(社区)级调委会调解占比达63%。 3月份,杏子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排查矛盾纠纷时,发现因醴娄高速修建引起征地拆迁矛盾纠纷,曹某平等14户拆迁户筹资26万余元准备雇请律师提起行政诉讼。获知这一情况后,镇村两级调解员及时介入,仅用1个星期就将该起矛盾纠纷调解到位,促使拆迁户主动放弃诉讼途径,既维护了拆迁户的正当合法权益,减少了维权成本,又确保了省级重点工程如期顺利建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以家文化建设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梓门桥镇长来村建成了双峰县第1家家风馆。家风馆收集了长来村近百年来优秀的家风家教典范。平时村上邀请村“五老”、乡贤为村民授课,通过家风教育启迪村民重家风、尚家训、严家教,提高村民崇德向善、友亲睦邻、勤奋向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村支部书记向滨海家族从其父辈开始有个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传统——岁末开家庭会。每年除夕,一个大家庭围坐在一起,长辈带头发言,每个人就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得失、来年工作学习打算、传承家风家教等方面的表现发言。现在,向滨海父亲已去世多年,但这个传统却一直坚持了下来。每年除夕,4兄弟的子女从天南海北赶回家参加家庭会,既传承了春节文化,又接受了家风教育。 召开这样的家庭会,在梓门桥镇乃至双峰县已成为常态。 荷叶镇因曾国藩世家名闻天下。曾国藩持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被社会大众长期视为学习的榜样。好家风要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荷叶镇以家文化建设为抓手,打造家风第1镇,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家情家事报告制度和家庭档案室,将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建档立卡,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评比等活动,作为积分管理的重要依据。成立家教家风协会、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组织开展写家史、传家训、树家风、立家规活动。每家在屋前展示家规家训,学校老师通过家访督促配合学生家庭开好家庭会,充分发挥家长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作用,切实发挥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 “我们充分发挥家庭这个最小细胞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家庭矛盾风险排查化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家庭会,让家风家教在万家灯火中不断深化。”镇党委副书记朱凯文表示,荷叶镇1700多名党员在家门口挂出家风家训牌,带头亮家风。村民之间关系融洽,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基本在村支部解决,国藩故里好家风成为荷叶基层治理的稳定器。 行政复议务实担当便民为民 “行政复议工作既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助推器,也是检验和评价法治政府建设绩效的晴雨表。”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戴志雄强调。 2022年10月21日上午,娄底双峰县印塘乡贺某一家拿着一面“复议为民,公平正义”的锦旗走进县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行政复议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十分感动,特意送来一面锦旗表达真诚地谢意。” 贺某2022年5月向县某某局申请行政确认。该局调查研究后,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不予行政确认。贺某不服,向县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秉承担当实干的精神,将双方提供的证据资料仔细审查,尤其是对关键性的视频资料反复观看,确定该行政确认申请应当予以认定。最终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的有力支撑,作出了撤销县某某局的不予行政确认决定,责令其重新作出行政确认的行政复议决定。 贺某表示,在参加行政复议中,看到了复议机构工作人员严谨负责、便民高效的工作态度,感受到了复议为民、不辞辛劳的工作精神,感谢他们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保障了老百姓合法权益。 县司法局作为县政府的行政复议机构,近年来,坚持公正高效、务实担当、便民为民的精神,开通了网上直查、电话直询、当面直办的人民群众行政复议直通车。 截至目前,办理的行政复议案件70余件,作出撤销的行政复议决定多达10余起,化解行政争议18件,做到定分止争。彻底化解行政争议的成效明显,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把矛盾化解在社区,让纠纷消弭于萌芽。县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六个一”模式引领带动作用,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切实做到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不断增强辖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 黄杰 通讯员 朱足辉 葛华良)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