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龙江上游。天高,云薄,兰馨沁鼻,杜鹃绽放,樱蕾苞红。又是金秋时节,再访“高山花园”。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秋日,我走进漳平城。当晚,观赏了一台流光溢彩、风情摇曳的歌舞晚会。室外是宜人秋光,然,舞台幕启,扑眼的是阵阵春意。三个姑娘,身姿轻盈,星眸流转,把一曲“赶花圩”舞得形神相融,满台生姿。一场晚会有了这个舞蹈,使我在这一个夜晚,多了几许悠然向往的别样滋味。 很有幸,次日便前往“赶花圩”的诞生地————位于闽西南交接处海拔近800米的漳平永福镇。公路在峰岭间盘旋而上。当地人称脚下这山为“三重岭”。翻过山脊,地势缓缓斜降。高山盆地之风物在眼前渐次铺展。翠峰屏围,良田平旷。屋舍新旧交错,门楣与屋檐兼融了闽西和闽南的情调。一溪泉水在盆地中央蜿蜒而过,两岸丛丛簇簇的翠竹,如一群群青衣少女,风致娉婷,其态媚极。溪边圆石上捣衣的红衫村妇,身段洇入水中,比山尖尖上的早霞更胜几分。 路边,田头,屋后,时不时亮出一片花圃。茶花、兰花、瑞香…………据说,上世纪30年代,一位法国园艺家到此采集了一千二百多个花卉品种。宜花宜草的水土气候,成就了这一块花的家园,花的仙界。历史进入1980年后,商品经济的风潮漫过“三重岭”,永福人开始知道花卉不仅能装点自家的前庭后院,怡然玩赏,且可以运销山外,为广阔的人世增添芬芳春色。于是乎,全镇几乎家家培卉,户户卖花。山里的人纷纷下山,山外的人连连上山。花乡声名乘着版面,乘着电波,传到江南江北,传到国门之外。丰腴华彩的五色茶花,祥瑞风雅的金边瑞香,在海内外登堂入室。 一年一度正月初六的花圩,万头纷攒,古意中漾动新音,“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观花回”。镇中十字街口,塑了一尊“茶花仙子”石雕,通身雪洁,欲把怀中鲜花敬献世人。望着仙子的盈盈姣容,可以想见花圩之日的缤纷花事、如潮市声。亦让我顿悟“赶花圩”之舞何以气息鲜活,却原来艺术之苗扎根于花乡丰沃的土层。 海潮有涨有落,花潮亦然。花卉市场曾一度饱和,甚至供多求少。永福一批后起的花农大户一时接连蚀本。呛了几口商海的咸水,花乡人日益聪明。他们瞄着山外的市场,挖掘着这块盆地的优势所在。几年过去,这里产的烤烟和蔬菜,成了与花卉三足而立的大宗商品。一担担金灿灿的烟叶,进了著名的龙岩烟厂;一车车脆生生的茭白、卷心菜,端上了闽南人和广东人的餐桌。在羊城一家旅馆里,长年聚集着流动的几百名永福籍推销员。 永福街口,耸着一座半圆形四层新楼。楼主傅东明,胖墩墩,一副精明相。当年曾以养花有道荣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而今他仍然拥有价值八万余元的花卉,且新辟了两百亩果园。已投资数万,种下了新引进的油柰、花柰。他在家门前,挂起了一块新牌:“果木蔬菜花卉水果经营部。” 与傅东明倚门斜对的陈子望,前些年以卖花收入盖起了“望月楼”。去年始,他将“望月楼”改成旅馆,年营业额五十万元。陈子望也依旧爱花、养花。楼顶一个大阳台,搭起了遮阴竹棚。但见上千盆墨兰、秋兰、素心兰,在棚内列成方阵。缕缕馨香,透鼻沁腑。一大片涓涓滴翠的剑叶,抒写着花乡人家的独特风情。 恍惚间,“赶花圩”的清亮旋律,又在耳边飘起。 (黄征辉)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