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黄河鲤鱼,青浦芥菜,四川白木耳,福建青海带,北平溜丸子氽汤,那南京烧鸭子来得快…… ”前几年春节,周璇的老歌在网络火了一把。浙江某餐饮公司把八十多年前周旋唱的广告歌《五芳斋》翻炒包装,二三十种菜肴缤纷出列,称为“舌尖上的民国”。 八九十年前福建有青海带? 哦,有!从日本进口。海带因为朝鲜半岛阻隔,没有分布到暖温带海域。1949年以前,我国人民食用海带全部依靠进口,占进口水产品的第一位。 在日本,海带用的却是中国古名:昆布。 海带的地理分布中心,在太平洋北西部亚寒带。北海道到堪察加半岛的海区,是全球水温差最大的区域,大多数海带物种在此分化。仅北海道就衍生10属47种,占全球海带种数一半。 海带最不可思议的是貌似植物,而与动物血缘更近。地球的原始微生物,以太阳光能为能量,后来出现猎食者,分化出植物和动物。海带的祖先茸囊生物走中间路线,吞噬了能光合作用者,变成两者“内共生”结合体属于“囊泡虫界”动物。不过它靠光合作用营生,学者出于简便,目前把它归入植物,与也能光合作用的动物绿叶海兔,堪做描述地球生命谱系之纷繁复杂的一对镜像。 日本人对海带的认识,始于八世纪平安时代虾夷地(今北海道)进贡的海带干,见其形大,写做广布。他们鉴别产地、形态和味道,从真昆布这条根上,伸展出许多“布”:日高昆布(狭叶海带)、鬼昆布(鬼海带)、长昆布(长海带)、捣布(褐藻苷苔)、荒布、相良布……这些“布”与鲣鱼片的熬出汁,作为核心调味品,勾兑出了日本料理之魂。 接下来是有名的味精故事。 1908年的一天,东京大学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发现晚餐的黄瓜海带汤特别鲜。黄瓜不会有这种鲜味,奥妙应在海带。次日他用剩汤萃取化学物质,半年后发现了叫“谷氨酸钠”的结晶体,这种谷氨酸和钠离子结合而成的钠盐,能呈现清冽的鲜味。他申请了调味品专利,命名“味之素”,1909年铃木兄弟开始商业化生产。 谷氨酸钠所表达的鲜味,是亚洲菜肴的灵魂味道,旋即作为昂贵的调味魔方输出世界。世界味觉权威机构到近一个世纪后的2000年,才认定这鲜味是继酸甜苦咸之后的第五种味道,味觉学界里同样有西方文化中心主义。 2017年,中科院海藻科学家和日本北海道大学学者共同确认:海带是日本人大洋四郎1930年从北海道函馆引入中国大连。 1951年,海带首次移植青岛,从老家北海道南进5度到靠亚热带北缘的北纬36度线。后来朱树屏博士小组发明了海带施肥和自然光育苗方法,满足海带在温暖海洋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 1956年,海带一气跳10个纬度,到北纬26度的福建连江试养。之后更一路南下,直抵北回归线边上的广东南澳。 福建选育出了多种耐高温海带,养殖区域扩大到浅海深水区。仅霞浦一县,近年海带干品产量就超过20万吨,与山东荣成南北并立中国最大“海带县”。 2021年,中国海带干产量15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九成以上。 海带成为福建海域水产养殖重要的一环,从霞浦连绵到连江,有一条百来公里的海带养殖带。它还“带”起了两个巨大产业。北端霞浦是中国南方刺参养殖中心,南端连江的鲍鱼产量占全球两成半。它们以海带为食,扯出了一条总产值四五百亿元的海水养殖产业链。 明代倪朱谟撰《本草汇言》中记载,“昆布,咸能软坚,具性润下,寒能除热散结,故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东垣云: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正咸能软坚之功也。详其气味性能治疗,与海藻大略相同”。上世纪七十年代,海带在闽南还是食药兼用之物。邻居一个妇人缺碘,脖子生坠了大瘿瘤,医生说得吃海带炖排骨。坚持了几年,果然慢慢缩小了。 那时我在闽西山区插队,来了客人,囊中羞涩,做汤的最简单办法就是花一毛钱,七分买一小扎干海带,余下三分请供销店主酌给一点味素粉——当然已经是便宜的淀粉发酵萃取物。 现在海带已经满网推销,标榜“霞浦特级海带”的干品,一斤只要十余元。 海带吃腻了,有人发明了吃它的“娃娃菜”——海带芽。薄盐水里泡过的海带苗,长不过尺,翠绿翠绿。煮汤,爽脆;凉拌、炒食,脆爽! 2017年,我在日本秋叶原的北海道物产展销厅溜了一圈,发现海带制品少说有数百种。买了佃煮、梅渍等近十种包装成糖果装的制品,拿回来和朋友分享:光是糖果型,就能做出这么多种零嘴,果然神奇啊! 不意前年,霞浦朋友寄来了一箱时兴的辣制海带结,与嗜辣朋友分享,都说好吃。我参观他的工厂,已经研发了三十多个品种,年产一个多亿,网上线下都卖得很好。 现在再来唱“福建青海带”,就很应时了。 (朱家麟 文/供图)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