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0月13日讯 清晨5时,厦门市公安局灌口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队长蔡晓昱的手机闹钟准时响了起来。起床、洗漱,他要赶在早高峰来临前,从30多公里外的翔安,跨越两座海上大桥,到达集美区北部的灌口派出所。 熟悉蔡晓昱的人都知道,他有“三个家”。身为同安人的他,为方便妻子上班,一家人租住在翔安区,每天最少通勤2小时;他以单位为家,国庆节有8天假,他5天都在灌口派出所,守护着市民、旅客的安全。 在同安、翔安、集美跨区连轴转,蔡晓昱像“陀螺”一样,服务人民转动不止。 “安仁安,则灌口安” “蔡警官,你来啦!”10月10日,蔡晓昱携带“爱民警务包”下社区,龙湖新壹城物业工作人员老张一看到他就迎了上来。 蔡晓昱是安仁社区的社区民警,社区位于灌口镇的“中轴线”,是灌口镇城市化的“最前沿”,也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区,素有“安仁安,则灌口安”之说。蔡晓昱以安仁社区为原点“转动”,一心一意耕耘,浇灌着“平安之花”。 “说说你的诉求吧!”几个停车方案都被业主代表否决了,蔡晓昱也不急,一遍一遍地给对方添茶。 蔡晓昱查看小区智慧安防设备 这一幕发生在今年4月。当时,安仁社区一住宅楼的地产开发商和业主发生矛盾。地下公共车位不够停,开发商便交待物业不予放行。业主气不过,便经常在停车场入口堵起“长龙”,一堵就是一个月。蔡晓昱得知后,多次组织物业、业主、开发商、社区工作者商谈,协调解决方案。 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说,业主代表终于松口:“停在地面也行,但是停车费你可得再帮我们协调好!”“没问题。”蔡晓昱眼睛笑成一条线。一个月以来,为了让业主有车位停车,他没少花心思。“死磕”开发商行不通,蔡晓昱就把目光放到小区旁的商场。 蔡晓昱对这个商场的情况熟记于心——晚上9时左右,这些停车位足够满足业主的停车需求了。同时,他先和商场物业沟通好收费标准,尽力为业主们争取实惠。 蔡晓昱在公共区域检查救生设备 从5月至今,关于此事的报警电话再未响起。这起矛盾纠纷圆满解决,得到居委会、物业、业主的一致认可。 蔡晓昱的好是被社区群众记在心里的。2022年初,突然得知他将离开凤安派出所,他所在社区的网格员、房东们都赶来送他,依依不舍地念叨着“为什么要走”。因为他们知道,“有蔡晓昱在,就可以放心”。 2021年9月的某天凌晨,收到同安疫情严峻的消息,蔡晓昱连夜从同安的家中“逆行”赶回派出所,坚定地说:“凤安辖区和同安交界,山海相连,这个‘关口’我最熟悉,必须回来守。” 最终,蔡晓昱用20多天的日夜坚守,筑起辖区的平安“护城河”。 “四手才能弹出美妙琴音” “陀螺”转得快,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线”才更牢靠。 今年7月21日下午2时40分,不少人还在午休时,蔡晓昱用10分钟就帮助群众从诈骗分子手中挽损110万元。 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发现要转账的林女士正在与人共享屏幕,警觉起来,立即与蔡晓昱联系。“不要转!我马上过去。”蔡晓昱一边打电话通知附近巡逻队员先行到场,自己也往银行赶去。 蔡晓昱到群众中开展反诈骗宣传 赶到现场,发现林女士已经填了银行卡号和验证码,蔡晓昱立即让银行工作人员办理挂失。同时电话联系其他银行,同步挂失林女士的其他银行卡。 “还好没转出去。”蔡晓昱反复确认资金安全后,让银行工作人员帮林女士变更了卡号以及账户密码,还不放心地将林女士带回派出所,开展反诈骗宣传,以防再次受骗。 群众给蔡晓昱送锦旗,感谢帮助她挽回经济损失 几天后,林女士特意将一面锦旗送到灌口派出所表达感谢,而此时的蔡晓昱已经忙得忘了这件事。 “社区警务队事多且杂,别人是两手弹钢琴,我们要用四手才能弹出美妙琴音。”谈起这事,蔡晓昱笑着说。 “言传身教的好老师” 在蔡晓昱这只“陀螺”的率先垂范下,灌口派出所社区警务队刮起“比学赶超”之风。队员们一个看一个,一个比一个,让这支平均年龄在37岁的队伍充满朝气活力。 “蔡晓昱是言传身教的好老师。”灌口派出所教导员刘伏忠给记者讲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有天晚上9时,灌口派出所接到报警。蔡晓昱和社区民警汪洪刚赶到现场时,看到报警人林某半躺在沙发上,一旁有两个身上只穿着纸尿裤的幼儿。 原来,林某生活遭遇重大变故,无力抚养孩子,悲观厌世。蔡晓昱走近他,闻到一身酒气。蔡晓昱试着联系林某的亲人,可是他们有的远在贵州,近的不肯过来。蔡晓昱心疼孩子,征得林某同意后,他找到辖区未成年人保护部门,辗转联系上一家专门医院,暂时收容两个孩子。 “不彻底解决好,我这心放不下来。”蔡晓昱说。为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这一晚上,蔡晓昱守在现场6个多小时,打了100多个电话。“我还是想回老家,重新开始。”一直到凌晨3时,林某终于振作起来。知道他苦于没钱买车票,蔡晓昱又协调好相关部门,定下了护送林某和两个孩子回老家的方案。 蔡晓昱做的这些,汪洪刚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第二天早上,汪洪刚“接棒”和其他部门人员接上孩子,一起将林某一家送回老家。 在贵州的几天,他们忙前跑后,帮两个孩子办好了户口,又帮他们一家申请了低保。一切圆满后,汪洪刚才返回厦门,向蔡晓昱“交差”。 今年,蔡晓昱还收了一名比自己大2岁的徒弟。民警兰志飞从部队转业后来到灌口派出所,蔡晓昱手把手教,带着他做了第一份笔录,办好第一起案件……兰志飞这个社区警务“小白”,如今也成为队伍骨干。“人民群众满意、社区工作人员认可、率先完成的劝返指标、防台响应迅速及时……”细数徒弟的这些优点,蔡晓昱脸上露出骄傲的笑容。 (本报记者 余晶 通讯员 付邦恕)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