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3-10-25 09:50:57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 当心!骗子盯上这类人群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0月25日讯 从未接到任何诈骗电话、短信,也未将银行账户密码等信息提供他人,然而银行卡中的余额却莫名“消失”了上千元。近日,福安市的张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怪事”。

近日,福安市公安局接张先生报警称,其银行卡中的钱无故被盗刷了1600元。民警立即向张先生了解详细情况,并询问其是否有接收到诈骗电话、短信,或向他人提供了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但张先生均予以否认。

如果不是诈骗,那钱为何“不翼而飞”?犯罪分子又是通过何种手段将手“伸”进了张先生的“钱包”?通过缜密侦查,民警发现这笔钱是通过手机微信转账的方式,汇给了张先生的一名微信好友。

“不可能,这个人我都不认识,也从来没加过他的微信。”面对民警的询问,张先生又一次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陌生人想添加你为微信好友,一定要经过本账号同意才能通过。如果你没加过该微信好友,那极有可能是其他曾使用过你手机的人加的。”民警对张先生解释道。

在民警的引导下,张先生才想起,10月14日,其上小学的孩子曾拿着他的手机刷短视频。但孩子并不知道他的微信支付密码,是否是孩子进行了转账,他也不能确认。后经民警耐心询问,孩子最终向父母吐露了实情。

原来,10月14日,张先生的孩子拿走他的手机刷短视频后,一位陌生用户突然在后台私聊他,询问要不要某游戏的皮肤。由于张先生的孩子是游戏“发烧友”,很快就与对方聊得热络。

不久后,张先生的孩子向对方提供了自己的游戏账号,可对方却说由于账号未更新,导致皮肤无法发送,要支付“赔偿金”,并威胁称若不赔偿其父母就会坐牢。出于害怕,张先生的孩子便添加了对方的微信,按对方要求进行操作,重置了家长微信的支付密码,并多次向对方转账发红包,共计1600余元。

事后,对方还威胁张先生的孩子删除所有记录,以至于张先生没能及时发现异常。直至看到银行账户中余额莫名减少,才报警求助。

“以免费游戏皮肤为饵哄骗未成年人上钩,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陷阱’,这是一种针对未成年人的新型诈骗手段。”福安市公安局民警介绍,在该类型诈骗中,犯罪分子通常在网络平台发布“低价装备”“免费皮肤”“游戏账号出售”等信息,吸引不知事的孩子。随后又以“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需要家长的人脸识别验证”“不配合的话,要把你父母亲抓起来关”等话术,诱导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私下交易,并通过支付软件的“忘记密码”功能修改转账密码,将家长手机中的钱款转出,最后引导未成年人删除记录并将其拉黑,躲避公安侦查。

目前,该案已立案侦查。下一步,福安市公安局将加强对辖区中小学的反诈宣传,通过向班主任转发相关反诈宣传视频,普及新型诈骗手法;开设“反诈小课堂”等方式,教育引导未成年学生增强识骗、防骗意识。

(本报记者 龚丽雯 通讯员 李文福)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