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如一日钻研立法 46件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 这些数字标记着她的法律人生 耐得住清苦,坐得住冷板凳 探索出多个“全国”首次 她就是本期“星光人物” 厦门市司法局立法处一级主任科员 廖欣 人物名片 廖欣,厦门市司法局立法处一级主任科员,2018-2022连续5年公务员年度考核获评“优秀”等次、2021年荣立“三等功”一次,并先后被评为“厦门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市政法工作先进个人”。 划掉日程上最后一项,扫上一辆共享单车,披着灯光丽影向家中驶去。用共享单车解决上下班的几公里,这是“打工人”的常态,也是廖欣的日常。只是,作为厦门市司法局立法处的一名立法工作者,她和共享单车有着更多的故事...... 以实践为标尺 检验立法成果 5个月前,廖欣在禾山司法所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挂职。在挂职期间,廖欣与立法的联系也没有“割断”过,见证了自己打磨的一项项立法成果,通过了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立法处处长阮庆文还记得,一天,廖欣给自己发来信息,“今天街道开会,说经费批了,下一步各社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就可以启动了。” 再说起这事,廖欣的眼睛里闪烁着光。 推动排水管理进小区,政府经费保障为市政园林的“正本清源”项目的实施,注入了“源头活水”。这也正是廖欣负责定制的《厦门市排水管理办法》中明确的。 截至今年5月底,厦门全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已完成改造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60.59%,预计2025年这一数据会提升至80%。 生态花园城市,是很多对厦门的印象。挂职期间,廖欣在一线参与文明创建时,又再次认识了厦门的美。 绿树掩映下,色彩明艳的共享单车依次整齐摆放在划线区域内。“不需要我们动手和引导,骑行者们都很自觉”。作为《厦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的“设计师”,廖欣率先针对共享单车进行立法探索。 因地制宜,设置严管和非严管区域;使用“电子围栏”,用APP提示骑行者规范摆放;探索“社会共治”,政府部门、企业、骑行者共同参与共享单车治理......现在,这些有益探索也正扩展应用到其他城市,成为共享单车治理的“参考答案”,不仅让过去被诟病的城市环境“破坏者”成为靓丽的风景线,还获得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的肯定。 针对共享单车立法开展调研 “规章颁布实施以来,厦门是在全国范围内少有的盈利的城市,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一次座谈会上,青桔单车相关负责人的话,让廖欣至今记忆犹新,也是她在立法路上的莫大鼓舞和动力。 以时间为刻度 把冷板凳坐热 2015年4月,廖欣进入法制局从事立法工作,她全程参与完成了多规合一管理、优化营商环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城市综合管理等46件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 平均每年6部的节奏,把她整年的时间充实得满满当当。 她脑子里有一张跨度为2个月的时间表:通读草案、征求意见、第一次修改、走访调研、第二次修改......“差不多2个月就要完成一部”,廖欣说。这也意味着每两个月,她就要切换到一个新的领域。而这也让她一个学法律的文科生,对许多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工作“如数家珍”。 2015年,还是立法新人的廖欣,承接了《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的制定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多规合一”立法,解决多个规划“打架”的问题。 没有先例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以空间战略规划为引领,形成全市各类空间性规划“一张蓝图”;把“多规合一”改革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相结合,让建设项目审批驶上“快车道”。 “这部法规是‘多规合一’改革的‘厦门样本’,是厦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廖欣自豪地说。 廖欣是很能“坐得住”的人。最近,她正在第四次修改《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草案送审稿)》,从早到晚,钉在位置上和文字较劲。记者联系她时,连“见缝插针”的时间都没有。改天,轮到她值班时,她才抽空和记者聊一聊。 需要立法调研时,廖欣会陀螺似的各地连轴转。为了深化对“海绵理念”的认识,她走访调研了湿地公园、住宅小区、学校、道路等不同样本,从实际出发考量“制度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让法律“立得住、管得好、操作得下去”。 调研海绵城市建设情况(中) 2016年,怀孕5个多月的廖欣执意走上危楼,“我需要对房屋安全有更直观的体验”,同年底,她共同参与制定出台《厦门市房屋安全管理规定》,从制度上将房屋安全鉴定纳入管理范畴。 如今,8年过去了,廖欣还在立法战线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服务保障改革发展,一字一句,一笔一划,雕琢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篇章,打磨着助力两高两化城市建设的美好蓝图。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