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03-05 10:02:38

百味小吃“蘸”司法 “舌尖枫桥”解民愁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百味小吃“蘸”司法 “舌尖枫桥”解民愁

————三明沙县法院探索小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路径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5日讯 小吃一直以来就是山城沙县的一张靓丽名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小吃从业者走出山城,足迹遍布全国,走向世界。截至目前,仅沙县经营小吃人口就超过6万人,全国从业人员已达30余万人,全世界小吃门店累计已超过9万户。

这张靓丽的名片之所以能够走出青山、跨过碧水,在全国绽放光彩,离不开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司法护航作用,探索小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路径新方法,致力打造“舌尖枫桥”经验,助力推动小吃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端服务

为异地解纷靶向施策

“没想到我在省外也能把事情解决了,谢谢法官。”2023年12月,远在天津经营沙县小吃的老张透过沙县法院“云上法庭”的屏幕竖起大拇指。

一个月前,老张因一笔债务纠纷被刘某起诉到法院。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得知老张身处天津市和平区,其经营的小吃店刚开业不久,正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若按照普通案件处置,张某需回我院应诉,一来一回的路途成本不计,对于店铺的经营也势必造成影响。”承办法官黄晓文解释说。

为最大限度不影响老张店铺的日常经营,承办法官及时引入“一城一法官”工作机制,在系统上将该案件标记“涉小吃案件”,通过“涉小吃案件绿色通道”把控案件的处置进度,立案当日就组织双方调解。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征得双方同意后,采用“异步庭审”系统开展案件调处,老张利用手机在碎片化时间上线答辩。一问一答间,案件当日调解,历时仅2小时。

老张遇到的麻烦是众多小吃业主的通病————异地开店,往来不便,影响经营。针对上述情况,沙县法院积极推动各庭室通过异步庭审、在线调解、在线审判等方式,逐步突破传统庭审现场“面对面”模式,以“错时”审理适应小吃业主工作时间和节奏,为异地小吃业主提供法律咨询、互联网开庭、调解等司法服务,让小吃业主足不出户,相隔千里,解疑息纷。

2023年以来,该院通过在线化解涉小吃纠纷670余件。

定制服务

为企业发展强基固本

“看了你们的服务企业小册子,我们干事创业更有底气了。”2023年8月,沙县金沙园一家工厂的经营者老金向普法法官连连致谢。

老金的工厂主要生产小吃半成品和小吃原料配料,重点供应给西南地区的小吃业主。前几年,由于缺乏法律意识,不仅企业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行政处罚,老金也因金融欠款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2023年6月,沙县法院法官通过走访,详细了解了老金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涉诉欠款情况,会同小吃文旅集团和园区管委会,深入研判,为老金的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案件处置和企业发展方案:一方面,综合采取分期、转贷、续贷等方式,分类处置了老金企业及其个人名下的金融纠纷,保证企业“轻装上阵”;另一方面,重新梳理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规章制度,帮助企业联系合规绿色的原料基地和成品销路,推动企业“造血重生”。

为有的放矢地帮助小吃企业的发展扎牢法律“篱笆”,沙县法院联合多部门,为小吃企业上门服务,科学研判,量身定制案件处置和企业发展方案,精心制作小吃企业全链条法律手册。同时,通过微信平台、移动“微法院”等客户端开展食品生产安全规范、诚信经营落实监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指导宣传,从源头减少食品源头性污染问题,确保原材料安全。

2023年,该院通过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发送提醒短信4万多条、推送微信信息50多次。

[page]

延伸服务

为“一老一小”排忧解难

“哪位同学知道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老师,我知道!”

“我来回答!”

…………

2023年9月,一堂气氛热烈的法治课正在沙县一中分校大礼堂上演,这是沙县法院法官助理李冰倩2023年来第四次以法治副校长到校授课。

被聘为沙县一中分校法治副校长以来,李冰倩不仅每学期定期到校为师生上“开学第一节法治课”,也兼任了多名留守儿童、问题少年监管教育的“法治保育员”。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她也持续给予这群父母在异地经营小吃的留守儿童暖心关爱。

“据不完全统计,沙县现有留守人员超过2万名,每周抽出时间和他们谈心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感觉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可爱。”李冰倩告诉记者。

2023年,沙县法院联合各庭室陆续开展“法治进校园”“送法下乡”“春蕾行动”等活动69场次,通过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心理辅导等方式鼓励支持引导留守群体加强自我保护,护佑他们成长。

不仅如此,沙县法院定期组织律师、调解员等力量,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小吃留守老人和儿童多发地,与当地部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统计、梳理分析和研判化解,鼓励、支持、引导、帮助小吃留守老人和儿童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护留守群体权益不受不法侵害。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沙县法院将小吃业主“烦心事”作为“心头事”,敢于破困境解难题,创新司法服务,持续因案施策,助力涉小吃纠纷的化解走上“快车道”,推动法院服务富民产业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法治模板。

(本报记者 吴国锦 通讯员 施义春 邱斌)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