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03-26 10:36:35

“检心”写大爱 司法传温情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连城县检察院立足职能为困难群体撑腰————

“检心”写大爱 司法传温情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26日讯 40年,在时光隧道里虽不长,但相对同一岗位的坚守与付出,却是一种考验和情怀。40年来,干警换了一茬又一茬,连城县检察院为民的初心却一直在坚守、传承、闪耀。近日,“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建设交流活动现场发布了“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连城县检察院被评为先进集体。

支持起诉

让八旬老人老有所养

“当老年人来寻求我们帮助时,肯定已经是求助无门了。”近日,连城县检察院检察官胡雅真在谈到其办理的一起支持起诉赡养纠纷案时感触颇深。

张大娘今年已是89岁高龄,育有三儿一女,然而却因赡养一事产生矛盾。其间,当地司法部门介入多方协调,一家人却一直未能就赡养一事达成共识。连城县检察院在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该线索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

原来,张大娘在2020年生了一场大病后就伴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随后一直由长子杨某甲负责照料。2023年后,因长子要外出务工,只能留张大娘独居祖屋,并请隔壁邻居代为照顾。随着张大娘依赖照顾程度及医疗费用增加,三兄弟对张大娘赡养分担和护理问题产生分歧,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及支付赡养费,使得张大娘的生活一时陷入困境。

在作出支持起诉决定后,考虑到该案系家庭内部纠纷,不能一判了之,要在化解矛盾的同时兼顾亲情,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养。承办检察官与承办法官、律师多次沟通决定开展联合调解。在调解中,针对案件症结,兼顾法理和情理,承办检察官、承办法官、律师分别与张大娘三个儿子进行“背对背”式沟通谈心,通过认真倾听,耐心疏导、平复情绪、释法说理等方式开展矛盾化解工作。从三个儿子的实际情况及有利于张大娘的角度出发,最终促成三个儿子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矛盾就此有效化解。

专业帮教

助迷途少年回归正道

“通过检察机关、专业司法社工共同牵手涉罪未成年人,引进专业力量,真正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从‘管’到‘帮’的转变。”连城飞鹰社工中心主任叶黎明说。

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一直是检察机关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帮教涉罪未成年人是一件深入细致且需长期坚持的活,引入专业力量必不可少。从2020年开始,连城县检察院积极争取相关机构的支持,与县飞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了未成年人司法帮教共建服务协议,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模式,对涉罪未成年人全程进行有效干预,运用社区志愿活动、心理疏导、亲职教育、司法社工“一对一”个案帮教等形式,真正助力未成年人回归正道。

“我以前是一名人民教师,深知未成年走错路可能对他们人生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如果有人拉他一把,他可能就回来了,如果没有人拉他,他可能就在‘歪路’上越走越远。自接手未检工作以来,我彻底转变了案结事了办案观念,下大力气做好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和健康成长的后半篇文章。”连城县检察院未检办主任曹立雄深有感触。

近三年来,连城县检察院共对25名未成年人开展精准帮教,重新犯罪率为零,取得了良好的帮教效果。

[page]

司法救助

让被害人重燃生活希望

“在我生活无助时候,检察机关给予国家司法救助,及时发放救助金,送来了温暖,十分感谢检察机关。”这是彭某给连城县检察院寄来感谢信,对检察机关给予的国家司法救助表达感激之情。

几年前,酒后驾驶小车的张某与驾驶二轮摩托车彭某相碰撞,造成二车损坏,彭某五级伤残,右大腿截肢。案发后张某逃逸,经交警部门认定,张某负事故主要责任。几日后由于其他原因张某死亡。

彭某受伤后基本无劳动能力,导致生活困难,妻子离异,孩子尚在读书,连城县检察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依职权主动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

承办检察官到县公安局了解具体案件情况,深入彭某所在地的乡镇实地走访,同村干部座谈,到彭某家中与其见面,了解家庭现状。

在经调查核实符合国家司法救助的相关规定后,连城县检察院及时对彭某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15000元。鉴于县级国家司法救助资金有限,为保障其家庭正常生活,缓解困境,连城县检察院又及时提请龙岩市检察院联合开展国家司法救助,由市检察院再给予司法救助,帮助彭某走出困境,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大爱,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院将持续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充分发挥民事支持起诉职能作用,为妇女儿童、残疾人、农民工等困难群体撑腰,以切实举措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情,为他们撑起一片法治蓝天。”连城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邱玉香 通讯员 江丽琼)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