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04-10 10:00:34

顺昌法院大干法庭构建“智联四治”工作机制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顺昌法院大干法庭构建“智联四治”工作机制————

矛盾纠纷化解有“智”有“质”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10日讯 基层既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同时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近年来,顺昌法院大干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立足工作实际,锚定“抓前端、治未病”,联合辖区解纷力量,构建智慧联动、四源共治的“智联四治”工作机制,致力于让纠纷消弭在萌芽状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治”生“制”

主动融入“谋良策”

“现在的矛盾争议焦点在于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是雇佣还是承揽。法律关系不同,责任也大不相同!”在仁寿镇综治中心,大干法庭法官通过参考各种类案纠纷的裁判结果,对一起建房工人坠亡事故向当事人深入剖析。

原来,仁寿镇村民游某承包周某的新建房项目,施工时不慎从五楼跌落受伤,后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游某家属与周某无法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便到司法所进行调解。调解员努力居中调和,但依旧没能找到突破口,于是邀请大干法庭以及村委会共同参与调解。

如何让赔偿金的给付既合理,又让双方都能接受?

调解过程中,“村庭所”三方耐心安抚游某家属情绪,充分了解双方诉求。大干法庭法官抓住矛盾症结,释明双方之间系承揽关系而非雇佣关系,且周某在选任上存在一定过错,应承担相应责任。与此同时,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使得双方当事人逐渐放下对立情绪,达成调解意向。最终,周某承担20%的赔偿责任,向游某家属赔偿23万元。至此,该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小案’虽小,但辐射面大,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反映出社会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时会出现案结事不了的情况。人民法庭专业的调解思路加上司法所、村委会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往往能让调解事半功倍,我们是否可以让这种联动更加规范化,综合施策解决百姓烦忧?”以本案为契机,大干法庭庭长郑彪开始探寻“庭所共建”的新路径。

以“制”促“智”

丰富解纷“数智库”

思考在继续,实践在延伸。

近日,顺昌法院举行大干人民法庭与辖区政法单位共建“智联四治”工作机制会签仪式,各乡镇政法单位代表联合签署了《顺昌县大干镇、埔上镇、仁寿镇、洋墩乡“村庭所”关于建立“智联四治”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何谓“智联四治”?即依托县“数智枫桥解纷协同链”平台,构建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乡镇综治中心、村(居)委会为单元的“枫桥矩阵”,形成智慧联动、四源共治的“智联四治”工作机制。

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是大势所趋、时代所向。

“前不久,顺昌‘数智枫桥解纷协同链’平台上线,相关单位可以第一时间收集群众诉求、数智化分析形成风险预警模型并提供最优化解路径措施,实现对风险隐患的有效感知和预防管控。我们可以引导群众通过‘顺心枫桥’小程序及时上传矛盾纠纷,做好预警研判化解,为解纷插上‘智慧翅膀’。”座谈会上,顺昌法院副院长李斌华表示。

[page]

以“智”提“质”

诉前调确“巧示范”

“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

“郑庭长,我们这边遇上一个劳务纠纷,24名工人和洋墩乡某施工班组发生冲突,情况有些棘手,需要你们的帮助。”某个周六上午,郑彪接到派出所的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

原来,王某等24名工人为某施工班组提供劳务。结束劳务关系后,施工方拖欠王某等人工资约10万余元。多次讨薪无果,工人们心急如焚,情绪激动,遂到现场阻挠施工。

欠薪问题关系工人生计。为高效调解矛盾,大干法庭运用“智联四治”工作机制,联合属地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等共同展开调解工作。

“给付工资是你们的义务。”调解现场,法官从诚信经营管理的角度,向施工方详细讲解了拖欠工人工资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劝导其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此外,法官还联合村所,从情、理、法不同角度向当事人阐明法律关系、分析利弊。经过多方释法说理,施工方认识到拖欠工资的严重后果,表示愿意尽快付清工资,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有了这份司法确认书,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啦!”在拿到司法确认裁定书后,工人们悬着的心终于得以放下。

至此,这起涉众纠纷通过乡所“预诊”、法庭“精诊”和各方联合“会诊”的方式在诉前得以妥善化解。

“有了法官的参与指导,矛盾纠纷化解得更彻底,当事人更信服。”人民调解员表示。

“枫桥经验”来源于基层、丰富在基层、落脚在基层。接下来,顺昌法院将进一步融入地方党委政府大治理格局之中,充分发挥多方法治合力,着力推动法庭职能由“注重案件办理”向“深度参与治理”并重转变,一体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数智治理、系统治理。

(本报记者 周新 通讯员 陈颖诺)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