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字托底 掀起“反诈风暴” ————三明市公安机关纵深推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9日讯 今年1月至3月,电信网络诈骗日均警情降至4.7起,发案同比下降42%、财损同比下降67.4%,其中,被骗50万元以上案件零发案…………丰硕成果的背后,是三明市公安机关以“实”求效、从“实”出发,始终坚持外病内治、以防为先,紧扣本地窝点、外流犯罪、群众财损“三个大幅减少”目标,创新开展“乡警返乡”“熟警预警”等措施,全面增强群众识诈、防诈、反诈意识。 再快一秒 聚焦“止诈”固坚盾 “谢谢警方的帮助。如果再慢一步,真不知道我这十几万元还能不能要回来。”3月28日17时许,受害人邓某紧紧抓着民警的手感谢道。 原来,一个小时前,邓某接到冒充微信“百万保障”的诈骗电话,“客服”以关闭“微信百万”配合操作为由,诱导其登录手机银行向指定银行转账13万余元。转账后,意识到被骗的邓某连忙前往大田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报案。 因邓某完成转账不久,城关派出所值班民警胡上枝当即联系该局刑侦大队反诈中队值班民警田贵淼启动紧急止付程序,并联合银行成功将邓某被骗的13万余元止付在一级卡内,挽回其损失。 止付挽损是反诈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技术与速度的比拼。4月8日,永安市公安局燕东派出所副所长聂国斌接到预警劝阻指令后,在预警对象支支吾吾不肯明确回答当前所在位置的情况下,与派出所综合室密切配合,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预警对象。此时,该预警对象已输入转账金额5万元(贷款保证金),正准备输入验证码。最终,民警为其成功止损5万元。 接警第一时间止付、第一时间审批,最大程度挽回诈骗受害人的经济损失,是三明市公安机关积极建立“五快一专”工作法(快预警、快劝阻、快止付、快冻结、快封堵,专人梳理分析涉诈资金流向)的重要体现。 反诈不仅要打窝点,还要防源头。三明市公安机关通过深入推进行业治理,推出“一卡双控”等措施,开展预警劝阻,同步启动资金、通信临时性保护措施,做到以快制快。截至4月21日,全市公安机关先后采取临时性保护性措施1859人,避免群众损失214.7万元,银行卡涉案线索连续22个月保持全省最少。 多迈一步 聚焦“治诈”凝合力 “白菜青菜油麦菜,莫给骗子当韭菜”“冬瓜黄瓜小南瓜,不做被骗小傻瓜”“乌鸡土鸡大公鸡,听说转账就挂机”…………4月10日,在建宁县城关村菜市场,一条条接地气的宣传标语高悬在自产自销区上方,十分吸引眼球。 “反诈宣防的关键是精准,说得准、说到群众心里,才能达到识诈辨诈防诈的效果。”建宁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所长曾智如是说。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三明市公安机关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立足当下,与时俱进开展反诈宣传,做到“融入”进去、“互动”起来、“热闹”起来,让反诈更接地气、更懂民心———— 把反诈工作与夯实基层基础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激活群众安全意识,推动建立“反诈正义联盟”,将群防群治力量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构筑起一道立体化、全覆盖的防诈屏障; 组织全市7812名民警、辅警定期或不定期返乡,全力协助户籍地派出所开展滞留境外涉诈重点人员劝返、反诈宣防等工作,形成优势力量; 全面发挥“熟警预警”作用,协同社区民警第一时间以电话或见面的方式,在最短时间最大限度“唤醒”潜在诈骗受害人………… 截至4月21日,三明市已累计劝返滞留境外涉诈人员85人,全市劝返率提升至88.6%;通过“熟警预警”方式成功劝阻59人,预警劝阻成功率100%。 更深一层 聚焦“防诈”强队伍 “幸好有你们这张‘警民联系卡’,不然还真被骗子诈骗了。”4月11日,明溪县的黄女士心有余悸地对民警说。 不久前,黄女士收到一个陌生快递,里面是一封商家致VIP顾客的信以及一张抽奖卡片,卡片刮开后显示抽中一等奖————食用油1桶。黄女士高兴地按卡片上的领取方式扫码入群领奖,并在“客服”的步步诱导下走向转账。 即将转账之际,黄女士突然想起民警几天前发的“警民联系卡”,于是拨通民警电话咨询。明溪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罗富钟知晓情况后立即制止黄女士转账,并上门揭露此类诈骗手法,及时挽回黄女士的损失。 “警民联系卡”虽小,但“五脏俱全”,上面印有社区民警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报警电话等多项内容。“社区民警充分发挥‘脚底板’工作法作用,让群众见卡即见人、见人变见卡,将防诈宣传做到‘最后一公里’。”三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张清焕介绍。 不仅如此,三明市公安局还优化派出所主防考评办法,把降警情、控发案作为衡量电诈治理工作成效的首要指标,制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奖惩实施意见》,量化电诈警情、预后被骗、人员劝返、“两卡”管理等奖惩指标,并强化结果运用。截至4月21日,共挂牌整治6个涉诈外流问题突出的乡镇街道,约谈重点地区、行业负责人9次,制发《工作提示函》26份。 (彭冬晴 孙强)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