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源善治有“枫”格 法润营商好“枫”景 ————“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福安法院赛岐法庭打造司法为民“桥头堡”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11日讯 “赛水麒麟现,岐山丹凤鸣。”福安市人民法院赛岐人民法庭地处福建省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赛岐镇,主要负责办理赛岐、罗江、湾坞等8个乡镇(街道)以及福安经济开发区所有民商事案件,辖区人口达32万余人。该庭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福建省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全省十佳法庭”“福建法院‘第一批’最美法庭”等称号。 近年来,赛岐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创新多元解纷机制,凝聚多元共治合力,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群众、扎根基层、方便诉讼的“桥头堡”作用。 延伸服务————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今年2至3月间,罗江街道某社区居民连续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福安市某中学门口设有6条减速带,夜晚车辆经过时产生大量噪声,附近居民无法入睡,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江街道办事处与赛岐法庭沟通联系,并邀请罗江派出所、赛岐交警中队、罗江司法所等会商化解纠纷。在调解过程中,罗江街道工作人员向居民代表解释了设置减速带的安全意义,法官则耐心对噪声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释法说理,并援引相关典型案例提供参考。经过多方协商,最终相关部门同意拆除部分减速带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该解决方案获得居民的一致认可。 罗江街道聚集学校、企业等,单位繁密,人口众多。随着福安经济开发区和罗江街道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速,辖区内企业与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积极顺应形势、延伸法律服务阵地,3月22日,赛岐法庭在罗江街道成立“罗江街道法官工作室”。这是继2020年8月设立的“三江社区法官工作室”后又成立的一个法官工作室。 赛岐法庭负责人陈明丽介绍,该法官工作室积极融入罗江街道“1141”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助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诉源治理一盘棋格局,建立了“值班法官+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社区案件联络人”四合一调解团队,以普法为先导,以调解为关键,从“建立定向联系、开展多元解纷、推进巡回审判、强化普法宣传”四个方面着手,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智慧”。 联合共治———— 打造“园区枫桥”样本 近日,赛岐法庭法官缪玮婷前往“福安经济开发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在劳动法庭开展一起劳动争议纠纷巡回审判,13家企业代表应邀旁听庭审。庭审后,缪玮婷结合案情,就社会保险费缴纳、经济补偿金等大家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向旁听人员进行分析讲解,并对企业代表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季节性用工等法律问题现场解答。 福安经济开发区地处赛江之畔,作为闽东首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下辖罗江、湾坞、甘棠等5个园区,有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新能源配套、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等200余家企业。2023年,该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2亿元,线上贸易营业额共958亿元。 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矛盾纠纷也多了起来。2022年12月,赛岐法庭立足辖区民营经济活跃、重点建设项目多的特点,联合相关单位在该区共同建立“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创建“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矛盾不上交”的劳动关系领域“园区枫桥”机制,助力福安经济开发区经济腾飞。 走进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职工法律援助室、调解工作室和劳动仲裁庭、劳动法庭一应俱全,为园区企业和职工提供普法教育、信访接待、矛盾调处、法律援助、劳动仲裁和司法裁决等6项服务。 “你看这是我们打印的PPT课件,他们讲得很专业,对园区企业帮助很大。”基地职工法援室工作人员卢振坤拿着《企业用工专题法律实操》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赛岐法庭依托劳动法庭,零距离服务9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推动园区职工劳动争议案件调解、仲裁、诉讼有效衔接,为劳动争议提供预、调、裁、审一条龙服务,促进劳动争议纠纷就近、从快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积极搭建园区法庭与劳动者之间的‘连心桥’,把为职工的维权服务阵地前移。”分管赛岐法庭工作的福安法院副院长陈潇婷说。 公法诉调———— 温和高效化解矛盾 “当事人张某某确认结欠当事人陈某某13920元…………如张某某有任何一期未按约定还款,则陈某某有权就剩余款项申请一次性强制执行…………” 这是2021年公法诉调联动机制设立以来,赛岐法庭成功化解的第908起纠纷,司法确认的第36起案件,至今仍保持“零再诉”,真正实现了“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诉源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战场,防线前移、高效解纷是诉源治理前端共治体系的核心,而诉调对接工作站是诉源治理的“前哨站”。 近年来,赛岐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与相关单位建立“公法诉调对接诉非联动机制”,打造宁德“四型诉非联动中心建设”福安升级版,率先在宁德市开展诉前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做法,并在福安市推广,对接乡镇(街道)派出所成立21个“公法诉调对接诉非联动点”,构建“调解先行、公法保障”的矛盾纠纷治理新格局。 有温度的调解才能“事心”双解。通过该机制,赛岐法庭诉前介入指导派出所专职调解员对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形成调解协议后,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赋予调解协议书强制执行力,避免纠纷再次进入诉讼程序,让纠纷当事人吃下“定心丸”。 创新机制———— 跑出安商护企“加速度” “感谢陈法官,帮我解决了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这是一句来自当事人的道谢。 今年3月中旬,赛岐法庭负责人陈明丽深入青拓集团,在“青拓集团法官工作室”,仅用2个小时就成功化解了一起标的额为23万元的工伤保险待遇纠纷。 杨某受雇于某镍业公司,在工作中左手不慎受伤,被认定为工伤,经鉴定构成七级伤残,双方因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导致纠纷一直搁置。于是有了上面那一幕。 青拓集团是福安市引进培育的“金娃娃”企业,30多家全资子公司蓬勃而生,建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集镍铁与不锈钢冶炼、不锈钢热轧与冷轧、不锈钢深加工及海运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2023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位列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第二位。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力量和温度,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 福安法院坚持能动司法,把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枫桥经验”企业版,依托赛岐法庭成立驻青拓集团法官工作室,主动了解企业情况、开展法治教育、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为青拓集团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与有力的司法保障。 创新做法,既要结合实际又要因地制宜。据了解,2019年,赛岐法庭创新“速裁8小时”工作机制,从法庭接收当事人申请材料至当事人收到结案裁判文书,整个流程不超过8个小时,5年多来共为青拓集团化解矛盾纠纷991起,司法确认809件,该机制作为宁德市营商办2021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在宁德全市推广。 (本报记者 余凌云 通讯员 吴进阳 杨金英)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