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05-27 16:00:31

南通不再“难通”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宋代文豪苏轼为好友陈襄(字述古)写过多首类似的送别诗,无不情意缱绻,难舍难离,甚至声泪俱下。古代交通落后,山陬海隅,险万状,一经离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怎能不生发“生离”的悲苦和感慨?

苏轼与陈襄的忘年之交,在“路途艰难”的岁月留下的浓墨重彩,至今未曾被世人淡忘。

陈襄虽不如苏轼般妇孺皆知,但文名和官名相得益彰,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并誉为“海滨四先生”。唐末,其先祖从河南光州固始随王潮入闽,居于今闽侯南通镇古灵乡。陈襄自幼拜老儒为师,及长,就学福州。20 多岁便进士及第,年少英发,前途一片光明。他为人正直、不够圆滑,看不惯官场上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从不愿违心行事。

后来,陈襄屡次入京为官,外任孟州、彭州、常州、开封等地,不断辗转,建学舍、劝就学,开垦示范田,教植水稻,开渠引水,兴修水利,从教育到民生,无不尽心竭力,收获了一众民心,也招惹了宵小之徒的嫉恨。

神宗立,陈襄奉命出使辽国。岂料,辽国设小座招待陈襄,陈襄以礼争之,不肯就座。辽人反上奏朝廷污蔑之,陈襄因此获罪,被贬至明州(今宁波)。仕途的波动并没有让陈襄收敛傲骨,反倒如一株寒梅盛开得更为肆意、洒脱。即使多年后凭着才干和政绩再被召回京,任尚书、刑部郎中,修起居注,知谏院,却因不满王安石的“青苗法”,5次上疏请求罢免王安石、吕惠卿等人。神宗不从,但器重陈襄文才,召试知制诰。陈襄以言不见听,辞不应试。后便又被下放到地方任职,直至熙宁九年 (1076),才又被召入京,为枢密院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进奏院。

陈襄一生四处为官,漂泊不定,在故乡待的时间少之又少。熙宁元年 (1068),陈襄曾回福州,与郡守程师孟游越山、山、乌石山宿猿洞诸名胜,并在乌石山平远台、鼓山灵源洞留有题名石刻。至于是否曾回到闽侯南通镇,却少见记载。各种原因无法揣测,但是当时南通镇处于水陆难通的状态,或许也是一种因素。

那个年代,不仅是穷乡僻壤的南通,即使杭州这种大城市交通亦极其困难。陈襄与苏轼便初识于杭州。熙宁五年(1072),苏轼出任杭州通判,陈襄正好任杭州太守,为苏轼的顶头上司。陈襄虽年长苏轼 20 岁,但俩人共事期间,性情相投,政见相合,结为莫逆之交。

熙宁六年(1073),苏轼以杭州通判兼转运使的身份前往常州、润州、秀州、苏州等地赈灾。路途漫漫,他难掩对好友的思念,便写下一首《卜算子·感旧》怀念俩人相聚的美好时光:“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待其第二年春天返回杭州,与陈襄只短短相处不到 4 个月,陈襄便任期已满,不得不离开杭州,奔赴南都(今河南商丘)任职。苏轼在有美堂为之设宴饯别,觥筹交错,离别之情弥漫,一首《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油然而发。情愈真,别愈难,宴席散罢,苏轼红着眼圈,又拉着陈襄在孤山竹阁再次饯行,一首《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让陈襄也忍不住心口发酸。

苏轼一路陪伴陈襄至杭州城东北的临平,眼见陈襄身影渐行渐远,隐于乱山之中,苏轼悲从中来,文章开篇提到的那首《南乡子·送述古》便跨越时空,流传至今,“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如今,行走于南通镇的街巷,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但是秋雨飘洒、绿荫如烟之时,便忍不住想起苏轼的眼泪,想起他与南通之子陈襄的友谊。

其实,旧时南通便有“难通”之说。群山环抱之地,又有乌龙江、大樟溪隔断,山路、水路皆艰险难行。历史上两场血战曾发生于此,地理位置的优劣难免左右了战事的胜败。

南宋末年,被元军一路追击的宋兵在水流湍急的乌龙江过渡时,延误时机,在南通瓜山被元军围截。陈文龙率宋军浴血奋战,一路护送在福州即位的皇帝赵冲出重围,但是秀王赵与和其余残部全部阵亡于瓜山,一时间漫山血污,仿若人间炼狱。如今,南通瓜山的百姓,每年五月,都要举行祭奠仪式,告慰亡灵。

1926 年,南通瓜山又迎来一场鏖战。在福建的最后一支北洋军团一万多人由漳州北上,欲进占福州。因乌龙江、大樟溪阻隔,被北伐军围困于瓜山。经过几天激战,北洋军团最终惨败。

虽然,南通也有小渡口,但是摆渡零散的村民尚可,遇到战事,成千上万的将士汹涌而来,便于事无补,难以发挥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南通依然“难通”,穷乡僻壤,无人问津。

直到新时代来临,以现代科技开山跨水,修桥搭路,南通才焕发出新的生机。乌龙江湾边大桥、大樟溪南港大桥以及水陆码头相继建成,南通犹如“任督”二脉被打通,原来堵塞的地方一旦顺畅起来,便势不可当。原先最薄弱的劣势,长出铠甲和鲜花,竟然成为优势和特色。物流企业看准了南通的机遇,蜂拥而来。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东南国际建材城物流项目、永辉物流仓储中心、新加坡普洛斯物流项目和华威菜多多物流项目等相继落户,蓬勃发展。此外,还有大型购物广场、滨江商务区、休闲旅游区、主题街区、文创乐园、运动基地、知名房企等加入,南通破茧成蝶,完成了华丽蜕变。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时代在转型,南通镇也为寻求新的出路而“转身”。一次次转身,都离不开栖身的山水。

依托十八重溪的丰富水脉,周边的金鱼养殖场开始兴起。大大小小的鱼池里,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各色金鱼,摆尾游弋,吸引了络绎不绝的爱鱼人士。人气旺了,鱼缸、盆景等商机也被带动起来。

十八重溪,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如丝带般环绕着南通,溪流两岸生长着茂密的阔叶林、灌木林,西溪瀑布、鸳鸯洞、流纹岩、龙潭、大帽山、宝塔峰等每一重都有每一重的景致。在这里,可漫步于浓荫石道,可结伴野餐烧烤,可溪水捞鱼,可竹筏漂流,尽享山水之乐。

微雨阵起之时,再没有古时苏轼与陈襄那般的离愁别绪,山水不再是阻隔,南通不再“难通”。

(叶涧)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