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总非一个讨人喜欢的节日,节近端阳,母亲早早地采撷粗壮的带红色节根的水菖蒲和艾草,缠绕一起悬于家门上。有些家门上除此外,还贴一道黄纸黑字的符,似乎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我总觉得这是一种强大的威严守住家门,但既然要守,必有攻的力量,那一定是看不见的邪恶,它在哪里?是在符纸旁边吗?小时候,瞅了门上显眼的符和蒲草,总觉得害怕,低眉走过,不敢多看一眼。 有一年,母亲与3位阿婶上山采箬叶,近中午,我见她们4人衣冠不整,急急归来,手上空无片叶,神色可怖,似乎受到大惊吓。喘息良久,乃言四人方采箬叶,抬头猛见一巨石上静悄悄卧一硕大软塌动物,盘踞一团,伸出鸭子一样的大嘴一翕一合,浑身呈亮眼的明黄,布满雪白的斑,黑溜溜双眼瞪着她们。众人从未见这蛇不像蛇、兽不像兽的东西,大喊一声扔了箬叶,掉头便跑,哪知甫一转身,见另一边石岩也盘踞一条。众人惊吓过度,慌不择路,箬叶竹丛经春夏雨水后生长得茂盛繁密,急急竟不得脱身,连滚带爬跑回来。有人说是某种罕见蛇类,母亲自此再不敢上山采箬叶,每言及此,赫然变色。 端午是必吃粽子的。 袁枚《随园食单》记扬州洪府粽子说:取顶高糯米,检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闷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这洪府是富可敌国的大盐商,可不惜资材人力图一饱口福。糯米火腿皆精挑细选,蒸粽子居然耗时一整天,实在奢侈。袁子才出入豪门间,不解耕耘之苦,不懂采箬之险,更不识贫穷人吃肉之难。 老家俚语:初一裹乖粽,初二裹来送,初三裹来拜神,初四裹来自己。母亲总会裹几粒一角尖长呈锥形的粽子,名曰枪粽,左右各一悬于脖上作玩具又可供食。老家另有习俗,倘家里长辈过世,过世后的第一个端午是禁止做粽子的。端午前,母亲常自言自语谁家不裹粽。初三的拜神粽那更是重中之重。夏尊说:不但人要吃,鬼要吃,神也要吃。这长幼的事,神鬼的礼,都办妥了,才安心制粽自己吃。 老家粽子有4种:豆粽、碱粽、肉粽、粽。豆粽碱粽制得最多,只因此二类粽耗用食材最少。豆粽取材方便,仅糯米加上剥下的四季豆豆子,无其他荤料。碱粽更是简单,除了糯米,只略加小苏打,橙黄透亮,带着碱水箬叶的清香。蘸了同样橙黄透亮的蜜糖吃,竟有清淡简远之味。肉食动物更喜欢的肯定是肉粽。五花肉为主料,切小块,辅以香菇,香葱下油锅热炒,满屋喷香,配料虽佳,然费钱,一枚粽子加一小勺。肉料虽少,也勉强算是肉粽了。老家有一种特别的粽子,糯米粉加了红糖和事先烧好的五花肉萝卜干混搅包裹。粽入口甜中有咸,别有滋味。 制好的粽子缠于撕成细丝的大片棕叶,棕叶头端打个结,粽子连同棕叶一大串,一起下锅蒸熟,沉沉地悬于通风的屋子或过道,微风吹过,箬香肉香米香乱飘。小时油水少总爱吃肉,肉粽少豆粽多。我解一个粽,一看是豆粽,胡乱又包起缠上,再缠上已是衣冠不整;再解一个,又豆粽。再解,那水煮过的棕丝牢固坚韧,我脾气急,把那缠粽的活结拉成死结,气急败坏大喊:妈,肉粽在哪里。 岁月悠悠,往事如粽香,我曾不解袁枚“淘之极熟”的意思。请教母亲后方知,制粽之糯米需淘七八遍至水清,如此方不易馊。但数天后总是易馊,那馊了的豆粽,母亲总不舍扔了,依然一口一口吃下去。 每年端午回家过节,母亲总要指着屋内悬着的粽子告诉我说这是肉粽那是豆粽,怕我不知道肉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就像那棕叶头上的结,丝丝缕缕牢固又紧密,扯也扯不断。 (谢春武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西监狱)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