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暑气渐盛的夏日,我好似嗅到那股浓郁的青草茶香。 香味来自太奶奶制作的擂茶,由几种普通常见的食物混合构成,用于解渴降火,提神舒气,是年幼时降暑一大饮品,清凉甘爽,记忆根深。 “乡间邑人待客佐以‘药茶’,为茶内入药草,擂棒钵工具而制”。该“药茶”就是家乡的擂茶,制作工艺传统独特,用料也讲究精细。茶叶用的是深山野茶,每到清明前后,爷爷奶奶就爬山采摘茶叶。采茶很辛苦,太阳还未出山就动身,带上干粮和水,待太阳下山才到家,两箩筐被塞挤得满满当当。晚饭后,母亲配合奶奶从箩筐里用力掏扯出茶叶,再均匀地撒在竹盘内,鲜嫩的茶香飘溢整个前厅。茶叶经过炒、碾、晒等多道工序后用密封罐存储备用。 夏至过后,天气燥热,太奶奶就开始制作擂茶。 已过八旬的太奶奶眼神不好,但挑选原料有她的一套。自家晒干后的黄豆,她从来不用看的,捏在大食中三指之间来回一搓就知好坏,花生也是如此,都是靠“摸”的功夫来挑拣。还需要准备一定比例的生米、甘草、艾叶、青竹叶、陈皮等。其中,甘草、大米和陈皮需提前备好,其他的原料庭前院后随时采取,再清水洗净即可。 只见太奶奶把准备好的原料全部倒入进陶制土钵内,加上少量的凉开水,双手握住长条圆头擂棒,熟练地顺着一个方向捣转,奶奶则双手压着土钵,让土钵保持稳定。擂一下工夫,奶奶会与太奶奶交换位置,因为擂料不仅需要细细研磨的技巧,还需要花费些力气。 随着一阵连续不断的珠子落地似的声响,原料就被杵成渣子,再被滚成泥状。待泥状足够细腻,就可倒入山泉水冲泡,边冲边用擂棒搅拌。最后全部倒入进铺好布袋的专用茶钵内,抓紧布袋接口,用力摇晃挤压,茶渣被过滤留在布袋内,茶汁流出存在茶钵里。清冽甘醇、香气四溢、甜润可口的擂茶就制作好了。 制作好的擂茶沉淀片刻后,可以直接用碗装着食用。这时,在一旁等待的我们都争先恐后端上一碗,一饮而尽,但再让我们喝一碗就有点难度了,因为我们的小肚子已被撑得圆鼓鼓的。太奶奶就会把擂茶端到厅堂,见人就喊他喝擂茶,一听说做了擂茶,村里的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前来品尝。有的壮汉会用瓶子装一些,带去田里干活喝,妇人们则围坐在太奶奶家门口的石凳上边喝边聊天。 喝擂茶的间隙,太奶奶还会帮忙解开邻居家里的愁心事,成了名副其实的和事佬。遇到新娶进来的媳妇与婆婆不和的情况,太奶奶总是先批评婆婆,劝说都是从儿媳妇熬过来的长辈,要懂得体谅和理解儿媳妇。碰到邻居之间因为鸡鸭狗兔或田地用水等引发的矛盾,太奶奶总是旁敲侧击,拉着两双唠唠嗑,说说理,一切都在一碗擂茶中悄然化解。谁家要是有了难事,太奶奶也是第一个站出来,组织大家边喝茶边商量,有力出力,互相帮助。 擂茶不仅可以解馋解渴解难题,还成为了当地的一种传统风俗。家中有喜事就会专门制作擂茶,然后邀请乡里乡亲一起喝,寓意“喜气共享”。太奶奶因年长,威望高,制作擂茶又特别有经验和技巧,村里的人都喜欢拿原料请她动手制作。太奶奶也总是不怕麻烦,满口应诺,乐此不疲。渐渐地,擂茶的清香成为了我印象中太奶奶标志性的味道。 味道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会刻录在记忆深处,当有相关联的线索出现,大脑深层记忆便会被激发,就像喝入口中的擂茶甜润留存,余味无穷,以清凉为基调,却以温暖为主线,直至今日。 (元光美 作者单位:光泽县委政法委)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