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07-17 10:14:58

武夷山公安局奏响“双世遗”景区平安曲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靠前服务 深耕善治

————武夷山公安局奏响“双世遗”景区平安曲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17日讯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每年游客络绎不绝。作为守护这片碧水丹山的平安卫士,武夷山市公安局坚持“警力跟随游客走”,以风景区、度假区警务为重点,加强与景区智慧旅游平台的对接,探索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融合式旅游警务,不断丰富“枫桥经验”内涵,高效助力构建平安武夷。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警长 + 茶园长”生态警务模式,实行“生态警务室”进驻武夷街道天心村,与村里的茶农建立联勤联防机制,为当地茶叶经济发展注入公安新动能。

全力守护

“民警同志,我们迷路了,快来帮帮我们吧!”7 月3 日深夜,两名大学生在景区里迷路,遂报警求助。接到警情后,武夷山市公安局第一时间对接武夷山市景区指挥中心,启动游客走失应急救援联勤联动机制,协调景区票务、监察等多个部门展开行动,在确认走失游客游览路径、结合景区地形锁定搜救区域后,景区监察大队、医护人员与民警共同组成搜救队,展开搜救。历经 1 个多小时,终于在景区的一个茶园里找到了这两名大学生。

在景区,游客迷路、走失这类警情颇为常见。“无论群众身处何处,只要接到求助,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武夷山市公安局景区派出所所长叶衍通说道。武夷山的历史文化与景点分布情况是每位民警的“必修课”,人人都是“活地图”,随时都能给游客提供咨询。

“用心处置好每一件警情,用情接待好每一位群众。”武夷山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叶孝平表示,一直以来,武夷山市公安局着眼辖区实际,用与武夷山景区相衬的 5A 级服务水准,构建“善治”格局。

“路上有交警及时疏导交通,景点随处有警察值守,附近就有警务室、警车,九曲溪畔时时有民警巡逻…………看到民警,我们心里就有满满的安全感。”2024 年“五一”假期,来到武夷山的游客王女士由衷赞叹道。

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武夷山市公安局作“早一步想”,抽调旅游警察、社区民警、交警等警种,在度假区重点路段、景区南北路口与主要景点剧场周围建立警务室。同时,在客流量密集的关键点位增派执勤警力,加密巡逻频次,扩大巡逻范围。机动警力以“定点 + 机动”的形式,对不同景点展开动态巡查,做到见警灯、见警车、见警察,全力维护景区秩序,有效提升景区服务保障水平。

创新机制

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生态创业园区交汇的“黄金地带”,有着“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诸多荣誉称号的武夷山市兴田镇北部的南源岭村,推门见山,推窗即景。近年来,伴随民宿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源岭村从仅有的 8 家民宿,现已发展到 180 家民宿、32 家餐饮,年接待游客 20 多万人次,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武夷山民宿第一村”。

“我们村距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入口不足两公里,每年往来游客众多,开民宿做餐饮的人多了,事情就跟着多起来了。”对于南源岭村的发展,该村某民宿老板介绍说,曾经的南源岭村也经历过无序扩张、无证经营、四实登记率低、安全隐患多、矛盾纠纷多的时期。

为此,武夷山市公安局坚持规范执法与服务发展相统一原则,探索“警格 + 网格”融合共治新模式,推动南源岭村逐步换新颜。

南源岭村面积 17.5 平方公里,下辖 4 个自然村、7 个村民小组,景区派出所因地制宜,将民宿村划分为 4 个网格(片区),建立三级村居网格,设立一级网格长、二级网格长、网格员,并由社区民警担任一级网格警长,构建起“警网融合”三级联动架构,把社区警务工作融入网格治理框架。

全方位融合下,平时由社区民警实时通报问题,助力调整工作方向,确保网格内“活有人干、事有人管、矛盾有人调”,力争为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针对南源岭村民宿从业者女性多的特点,景区派出所联合市妇联在“林家茶邸”设立全市第一个“妇女微家”,收集妇情民意、解决家庭纠纷、指导就业创业。同时,以“乡贤帮调”推动矛盾调解常态化,依靠群众力量,就地解决问题。每逢游客高峰节点,无序停车、交通拥堵是南源岭民宿村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page]

智慧赋能

“5 月 2 日,预计武夷山高速抵达车辆 2700 台,高铁到站 15000 人。”“上午,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车流量较大;下午,大红袍进出车流量较大。”这是武夷山市公安局召开线上会商,实时监测通报2024 年“五一”假期客流变化和交通态势的一幕。

近年来,武夷山市公安局积极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接入国家公园智慧平台数据,依托“雪亮工程”,对景区景点重点卡口、路段、人员密集场所,实行7×24 小时全天候网上巡逻,实现公共视频控灵活调取、巡逻警力实时调配和景区人流量、车流量的动态掌握、实时监测,推动静态公共视频与动态治安巡防无缝对接,通过科技助力,赋能旅游景区一线治安防控。

景区内有许多临崖临水的景点,为了防止部分游客违规进入未开放的高风险区域,景区派出所增设并加高了相关区域的防护围栏,加大警示牌设置密度,警示游客注意安全。同时,通过公共视频设备,全天候进行远程实时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危险行为。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游客大量涌入,各种案事件数量相应增加。

针对“黑导游、黑车”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武夷山市公安局成立由旅游警察大队牵头,文体旅局、交通运输执法大队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旅游联合执法中心。通过视频巡查,灵活调整岗点,调度执勤力量,高效开展针对“黑导游、黑车”的打击整治工作。2024 年以来,武夷山市公安局依托智慧警务,共劝告围追兜售、非法揽客人员 35人次,查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 92起,查处非法运营“黑车”118 辆次,大大提升了游客的安全感、满意度。

做强警务

每年 4 月下旬,生机勃勃的武夷山天心村生态茶园迎来春茶开采季。天心村生态警务站便会提前组织民辅警联合保安力量、义警队伍等组成巡逻队,加强对茶园茶企周边的交通疏导,并宣传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防范电信诈骗等知识,切实守好茶农、茶企的“钱袋子”,为打造“富美武夷”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武夷山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建立“警长 + 茶园长”生态警务模式,设立“村民家门口”生态警务站,与村里的茶农建立联勤联防机制,开展生态巡防、治安巡逻、安全知识宣传,全力护航武夷山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的“幸福靠山”。

“我们对这里的每一条山涧溪流、每一片茶园都非常熟悉,来这里就像回家一样,每天都要来走走才放心。”武夷山市公安局赤石派出所所长黄志毅口中所说的“家”,便是武夷岩茶核心产区————牛栏坑、水帘洞、大红袍等地。巡山是生态警务站队员们每天的“必修课”。其间,生态警务站队员对茶山周边环境开展细致排查,及时消除整治隐患问题。

“多亏了你们,这春茶的农活才没耽误。”龙年春节刚过,天心村的陈师傅却一直愁眉不展。原来,他常年承包吴大爷家的茶山。平日,吴大爷都在外地做生意。但今年,吴大爷回乡后不打算继续把茶山外包给陈师傅。由于土地承包的问题,双方发生了争执。天心村生态警务站协助赤石派出所民警一起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充分了解双方的诉求后,从法、理、情的角度耐心劝导,寻求既能有效维护友情,又能平衡双方利益的调解方案。最终,在多方调解下,赶在春茶开采前,双方握手言和。“生态警务站的队员大部分也是天心村村民,他们最了解村里的情况。‘人熟、地熟、情况熟’是他们最大的优势。”武夷山市公安局政委赖恭华介绍,针对村民身边的涉茶涉山涉林纠纷,生态警务站坚持信息预防,及时掌握信息,消灭隐患。

(本报记者 周新 通讯员 杨德宝)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