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07-30 14:24:51

我省监狱系统探索和实践恢复性司法活动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跨越千里的会面与救赎

——我省监狱系统探索和实践恢复性司法活动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30日讯 走过陈旧的廊桥,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泉州监狱民警来到受害者家属杨父家。随意用水泥堆砌起坡路,长满青苔,一串小小的红灯笼更显得朱红的门柱黯淡斑驳,门檐孤零零一张“四季平安”的横幅,似乎是这户人家唯一的新春祈愿。

今年1月15日,民警驱车前往1400公里外的贵州省,将服刑人员张某的真诚忏悔转达受害人家属杨父,一场跨越千里的会面与救赎就此展开……

寻找那根“赎罪的稻草”

张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于2015年6月获减为无期徒刑。2018年被转调至泉州监狱时,面对无尽的牢狱生活,张某一度丧失希望,抗拒改造。“老天都不愿意原谅我了,我还怎么有脸活着”“一家人为了我在外奔走还债,我就是一个累赘”……女友失望的表情、亲人指责的声音、父母担忧的泪水,团团黑雾在张某心底弥漫。

定期就张某改造问题召开研讨会、翻阅相关档案、多次谈心谈话、细心观察其言行举止……泉州监狱抽调民警成立攻坚小组,通过研判分析,制定家人亲情帮教、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改造方案,努力帮张某找到那根“赎罪的稻草”。“你只想着自己,可曾考虑过父母亲人的感受?”听着民警的分析,张某很是惭愧。

意识到错误的张某,再次振作了起来。在民警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参加“夜值星”等改造活动、报名各类文体技能比赛。一开始,张某冲着奖品什么项目都参加,但收获甚少。“失败乃成功之母,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下次再前进一名。”民警的鼓励支撑着张某继续前行,渐渐地,他找到了擅长的项目,如愿获得洗发水、牙膏、零食等一系列奖品。

通过亲情电话、家书、会见等方式,张某和家人的关系日渐回暖。“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开导,他这辈子都拗不过来。”会见日上,张某家人红着眼睛向民警连连道谢。“现在,张某比以前更加自信,遇事也懂得冷静思考。”民警表示,有了生活的奔头后,张某尝试加入兴趣小组,学习新技能。

“我想申请减刑。”在监狱长接待日,张某小心翼翼地询问道,“但我该怎么做?”2021年,减刑假释实质化审理意见出台,要求对财产性判项执行情况加强审理。

10多万元赔偿款,便是张某面临的第一个难题。“2012年,张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父20多万元。”民警解释道,当时张某家里也十分困难,父母年迈,只靠一个哥哥支撑着。审判阶段,张某一家人东拼西凑,才勉强赔付受害者杨某的家属7万元。

张某将此事告知父母后,电话那头沉默了些许:“儿啊,这是好事,你好好改造。这钱,你不要担心。”尽管有父亲打包票,但张某明白,剩余的10多万元赔偿款对家里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自己更要加倍投入改造、好好表现。

终与受害人家属“对话”

杨某一家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村庄,母亲病逝、弟弟年幼,他放弃学业分担父亲的生活重担。杨某遇害后没多久,弟弟也辍学外出、而后失联。得知杨父生活情况后,张某非常自责懊恼:“造成这样的后果,都是我的错。不管他原不原谅我,这笔钱一定要赔给他,让他有所依靠。”

如何联系上杨父?第二个难题摆在张某家属面前,也摆在民警面前。“我们先是通过法院拨打电话联系杨父。”事情并没有预想中顺利,民警回忆,“之后,我们用监区办公电话拨打、民警手机拨打,只接通了几回。杨父一直不相信我们的话。”

几经辗转,终有收获。在杨父所在地派出所所长和村支书的协助下,泉州监狱民警终于能和杨父“对话”了。

为让杨父感受到张某家人的诚意及张某的真诚忏悔,泉州监狱民警召开专题研讨会,拟定会见方案:派出民警工作组远赴贵州,前往杨父家与其就服刑人员张某履行赔偿方式、方法等事宜进行协商,邀请其参加张某的提请减刑听证会。“听证会上,受害者家属既能全面了解服刑人员服刑期间的所有表现,也能亲耳听到他们忏悔,亲眼见到他们现状。是否给予减刑,我们要充分尊重受害者家属的意愿。”民警表示。

[page]

深埋心底的丧子之痛

一路上,泉州监狱民警不免忐忑紧张:“杨父愿意参加听证会吗?会将他们赶出家门吗?这次见面能顺利吗?”抵达村庄后,民警向当地派出所所长、村支书简单了解情况,一起前往杨父家。

“杨某和弟弟打小就聪明懂事,年年拿奖状,老师家访也都是夸奖。”讲起杨某,杨父语气平淡,“既然法律已经惩罚张某了,他也意识到错误并积极作出补偿,那就不要再让两个家庭陷入更深的泥潭中。”“我们设想过各种情况,悲痛的、愤怒的、激动的,没料到他却如此平静。”民警事后回忆时,无不感叹杨父的处事态度。

交流中,民警和杨父表明来意。“他在监狱里的表现怎么样?”“这次,我们就是想接您去实地走走,看看他的改造情况。”收拾了简单行李,在村支书的陪同下,今年1月17日,杨父和民警启程前往泉州。路上,杨父很是沉默,偶尔几句话,让民警发现他仍将那份丧子之痛深埋心底。

一场跨越千里的会面

1月18日,泉州监狱协调原审法院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到监狱为双方办理赔偿及和解事宜。在法官的主持下,杨某收到张某及其家人的剩余赔偿款。

1月19日,张某提请减刑听证会在泉州监狱召开。这是我省首次有受害者家属参加的听证会。听证会现场邀请人大代表、大学教授、律师作为听证员,参与公开听证评议。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领导,以及省监狱管理局相关处室领导、省内其他监狱单位刑罚执行部门领导旁听指导。

听证会现场,张某给杨父下跪忏悔

“受害者家属,借此机会,我真诚地向您道歉。无论您是否愿意原谅我,都希望您能给我个机会,让我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尽可能补偿对您造成的伤害。”这天,张某终于道出了10多年来的内心煎熬。面对杨父,他哽咽着跪下,忏悔自己冲动的行为。

“时间过去这么久了,现在你能够真心悔过,我也就原谅你了。”了解了张某服刑改造的情况,看到他诚恳的态度,杨父表示,“自此,我们的事情已经结束了,你要好好改造。现在国家政策都很好,希望你能过上新的人生,不要再错了。”

“没想到监狱会把受害者家属接到现场,我很是感动。今天的听证会现场有不少尚未履行全部财产性判项的服刑人员,这对他们具有教育意义,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认罪悔罪感,也教育引导广大服刑人员积极履行财产性判项,找到服刑改造的正确方向。”驻监检察室主任陈烨阳表示。在现场,听证员之一的华侨大学教授吴情树也对泉州监狱严格执行刑罚,认真践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予以肯定。

“服刑人员张某自无期徒刑服刑以来,积极参加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其有违规行为,经教育后改正错误,并积极履行财产刑,获得被害人家属谅解,确有悔改表现,依法可予以减刑。”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庭副庭长林庆高表示,张某的整体表现符合减刑条件。近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张某依法作出减刑裁定。

后记》》》》

近年来,我省监狱系统积极开展恢复性司法活动,鼓励服刑人员履行财产性判项,争取受害者谅解,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增强监狱执法社会效果。

什么是恢复性司法实践活动?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恢复性司法实践活动是促使各类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服刑人员、被害人等)在司法机关等部门的参与下,建立一种对话、协商关系,以服刑人员主动承担责任、真诚悔罪、请求谅解、达成和解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利益,弥补犯罪造成的实际损失,修复犯罪受损的社会关系,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挽救一个家庭、教育一群服刑人员”的效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本文中重刑服刑人员张某提请减刑案件,是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典型案例之一。2024年5月20日至22日,省监狱管理局就此案在泉州举办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评析会暨减刑庭审现场观摩活动。与会人员“沉浸式”现场感受了法庭调查、举证、质证、陈述、总结等环节,并在会后听取了泉州监狱关于开展恢复性司法活动的情况和做法,进一步加深了对减刑案件实质化审理的理解和认识,坚定了开展恢复性司法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谢伟英 陈晓蓉 苏文锋 杨小黑)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