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8日讯 逶迤青山下,行舟绿水前,只要仔细发现,总能看见三明市森林公安民警留下的足迹。近日,记者跟着森警踏青山、涉绿水,巡至空陆河三处,实地感受三明公安立足三明林区特点,以生态警务为牵引,实现“生态执法保持高压态势,部门联动筑牢安全防线,宣传方式不断与时俱进”的新型生态警务“三明窗口”。 盘活生态修复治理“棋局” 清溪流淌,蝉声阵阵,走进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拱桥牛楼溪森岭公园,繁盛的林木遮挡了炙热的阳光,游客们坐在溪边凸石上,任由沁人心脾的水漫过脚踝。 “每年夏天,这里都会成为避暑胜地,游客们慕名而来,除了感受惬意的自然风光外,还会被我们‘森林警察林’的展示栏吸引目光。”大田县森林警察大队民警林建楠介绍。 展示栏上,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图片和名称让人一目了然,示意图中,牛楼溪将大仙峰一分为二,“南面的林地,便是我们‘森林警察林’的范围。我们还将其中20余公顷的面积打造成珍稀植物迁移保护基地,让被砍伐的红豆杉、金线莲等珍稀植物重新回到大地的怀抱。这株红豆杉,便是去年办理的案件中的涉案植物。” 谈及此,林建楠回忆起了“郑某凯等人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系列案件。2022年11月底,森警大队收到群众匿名举报称,华坑村“积庆堂”的风水树被人无故砍伐。了解情况后,森警大队第一时间同林业部门和文旅部门对其进行鉴定,并在侦查过程中找到藏匿树木的窝点。很快,一起涉及了非法收购、采伐、运输、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系列案件浮出水面。 2023年,在三明市公安局森警支队的统领和协调下,大田县公安局与三元等地森警大队协作,精准布建特情、精准获取情报、精准研判打击,利用情报导侦手段,实现“一条龙”全链条打击,共破案件1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涉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株,扣押保护植物及其制品57件,涉案价值300余万元。 针对案件判决完,植物无处可去的情况,大田县森警大队注重案后执行的跟踪落实,通过对侦办的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件过程中扣押的涉案植物,经法院判决没收后进行保护性迁移,先落地集中统一管理,实现打击犯罪与生态持续性保护并行,维护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充分展示生态修复保护和警示教育的双重效能。 厚植绿色健康发展底色 在永安市森林警察大队的隔壁,森警大队大队长林开焯正和永安市金盾森林资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围坐一起,就金盾森林指挥生态信息平台上实时更新的巡护记录进行沟通交流。 森林是生态的主体,关系生态安全,是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为创新生态领域执法体制,拓展职能,永安市森警大队在做好原有林业案件调查处理的基础上,一方面与林业局相关部门构建起“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对辖区森林资源实行网格化管理,细化信息共享,完善行刑衔接;另一方面,与国有全资森林生态企业相互配合,将警力“跳出”林业,把触角延伸至生态环境类案件的办理。 2023年8月24日,永安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接报称,青水乡林业站护林员在山场日常巡逻时发现有一辆外地牌照面包车上载有大量兰花植株。经鉴定,该车辆共运输了920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生寒兰和4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生金线兰。由于该行为涉嫌非法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森林警察大队立即开展立案侦查,并成功在车辆返程时成功将其查获,涉案的920株寒兰和4株金线兰由永安市林业部门进行恢复。 在守护林区生态方面,森林大队依托金盾森林管护公司的无人机设备进行立体巡防,提高森林综合生态保护效力。2023年2月初,民警借助无人机巡查发现一群盗采稀土的犯罪分子,在持续跟踪后,于2月14日将5名嫌疑人人赃并获。 “盗砂采矿犯罪分子利用化学萃取在山场灌入草酸、硫酸等化学品获取稀土,这些化学品对林木的影响是十分长远的,十几二十年后,这片山场上的树木便会大面积枯死,甚至寸草不生,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是巨大的。”林开焯告诉记者。拥有无人机的立体巡航后,森警的眼睛和脚步能够去往高空、深入林地,给森林资源的守护提供了便利。 近两年来,永安森警大队破获污染环境案3起、非法采矿案3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3起;发现非法采矿、非法焚烧电子垃圾、非法占用林地等涉生态问题线索33起,及时将案件遏止在苗头阶段,有效构筑了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滋润百姓爱绿护绿心田 “推行林长制,实现林长治”“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保护生态,从我做起”…………漫步在天芳悦潭景区,小巧玲珑、十步一标语的标牌吸引了许多前来度假的游客驻足观看。一旁的清流县森警大队民警见状,耐心上前引导游客拿出手机扫描标牌上的二维码,很快,不同野生动物放归、介绍珍稀植物的视频映入眼帘,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如春风化雨般进入群众心里。 处处有景,处处见警。近年来,清流县公安局抢抓“三站”建设,通过在全县各中小学、重要生态部位和群众聚集地建设全域生态警务驿站,在4个乡镇林业执法中队建立4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在派出所建成7个生态警务工作站,大力实施生态警务、久久为功,让新型生态警务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让绿色低碳成为普遍共识,让爱绿护绿成为人民自觉行动,让生态文明价值观深入人心———— 学校里,森警大队副大队长谢松华语重心长地教导孩子们是祖国的希望,绿色森林是全民共同的美好向往,需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公交站,森警大队民警结合公交站牌上的宣传标语,告知近年来的森林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屡见不鲜,出行游玩期间,应该谨记森林防火“十不准”; 赶圩天,宣传民警结合清流常见的野生动物和森林警察在日常工作接处警中发生的故事和案例,告知村民要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爱护野生动物,拒绝食用和贩卖野生动物。 生态执法成果明显的同时,群众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清流生态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好转: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0.23%,成为全省最绿的县城之一,同时也是全省林业碳中和试点县。多年不见的穿山甲跑到路上,被民警送回、海南飞入闹市中,复又飞出、棕鼯鼠在枝头来回跳跃,被群众拍下…………处处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 (本报记者 吴国锦 本报见习记者 彭冬晴)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