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格”融合赋能精准治理 ————莆田着力破解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15日讯 近年来,莆田市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导向,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 结合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莆田市综治中心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把民生实事作为网格治理的重点内容,全面发动网格长、单元长和网格员实地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着力提升百姓满意度获得感。 “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全省平安建设先进集体”“莆田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既是莆田市综治中心用心用情用力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也是莆田市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有力证明。 做群众的“贴心人” 宽敞明亮的大厅、规范统一的窗口、热情周到的服务…………在莆田城厢区综治中心的接待大厅内,前来办事的群众秩序井然。 “现在各方资源力量全部集中在这个大厅内,让群众办事一目了然、简便快捷。”城厢区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 一张“网”,覆盖民生大事小情;众多“格”,消除管理服务死角盲区。莆田市综治中心健全落实“网格+12345”联动机制,发挥网格员地域熟、信息灵、反应快等优势,对市12345热线中心派转的路灯缺亮、生活噪声等14类诉求及部门办理情况进行现场核实反馈。 推动网格化治理,信息化是重要支撑。莆田市综治中心融合“党建我先行、政事我知道、平安我参与、服务我来帮、社情我来说、榜样我来学、满意我来评”等七大功能,创新打造掌上端“邻里家家亲”群众自治平台,拓宽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渠道。 从居民有事“不好办”到上门送服务代办,从转达民情到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如今,莆田市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网格长、单元长和网格员,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解决居民的忧心事,将工作延伸到每一个楼栋,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居民诉求“全响应”。近年来,莆田市发挥网格员“流动强、覆盖广、情况熟”的优势特点,将网格员打造成流动服务窗口,利用网格工作手机和“莆田惠民宝App”等信息化平台,为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医保代缴、社保认证、代办门牌、挂号预约等各类便民服务事项。 做群众的“和事佬” 7月22日,莆田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居民杨先生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事情还得从多年前说起。杨先生和林女士是前后屋邻居。2020年,林女士以影响“风水”为由,在自家门前砌起了一道围墙,将杨先生的房屋后门通道直接封堵,严重影响了杨先生一家的出行。多次沟通无果,杨先生在林女士房后的空地上也砌起了一道围墙,封堵了其后门通道。此后,两家的矛盾越来越大,社区干部沟通了多次,但收效甚微。就这样,两道围墙不仅封堵了两家人的出行,也封住了两家人的“心房”。 不久前,镇海街道综治中心 “书爱调解室”负责人林书爱在充分了解事情原委后,走访当地社区干部和群众,详细调查事情起因和经过,同时找到双方当事人,先“背靠背”调解。之后,林书爱再次与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调解,组织双方座谈。在林书爱的努力下,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冰释前嫌,并同时拆除围墙,彻底化解这一矛盾。 “矛盾纠纷大多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小事不及时解决往往会造成大矛盾。”莆田市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莆田市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网格熟的优势,针对排查出的简单纠纷,由网格员现场处理并做好登记;对于复杂纠纷,及时上报村、社区网格站、调解室进行调处,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近年来,莆田市综治中心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建设,健全完善平台上矛盾纠纷文档资料库、衔接调度库、队伍信息库、典型案例库等数据库,初步实现社会治理数据信息的实时对接共享。规范矛盾纠纷事件录入反馈事项,细化8类矛盾纠纷化解常见问题,并动态收集公安、信访、司法、12345等平台矛盾纠纷问题清单。 随着更多问题和矛盾在基层一线被早发现、早化解,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做群众的“解忧者” “我们小区楼下饭店油烟满天飞,味道很大,影响小区居民生活。”今年6月,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社区网格员在数字治理云平台上报了这一线索。接到信息后,城厢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立即前往现场检查,要求业主整改。经督促,该饭店及时清理了油烟净化设施,确保经营期间油烟净化设施正常运行,避免再出现油烟扰民问题。 眼下,“有事就找网格员”已成为市民的共识。莆田市综治中心探索“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利用基层治理大数据平台开展信息采集、事件收集工作。 群众有所盼,治理有所为。莆田市综治中心按照“织密网格、细分单元、精准管理”原则,在“全市一张图”基础上重新划分网格1万多个,单元13万多个。组织发动网格巡逻员上岗入格,开展巡逻防控、护学岗、入户访查和交通纠违等工作,形成“网格化布控,精细化巡防”的社会治安巡防新机制,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网格力量。 (本报记者 郑家悦)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