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08-21 14:50:26

安溪法院多维调解 一杯清茶修复血脉亲情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农村宅基地拆迁起纠纷,5个家庭、11名继承人各执一词,亲情、利益、法律纠葛重重,安溪法院多维调解化解心结——

一杯清茶修复血脉亲情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21日讯 一大家人心平气和坐在一起,闲话家常,温馨不已。看着化干戈为玉帛的亲人们,刚刚打完遗产继承官司的小燕心中百感交集。

“谢谢法官,感谢你们用心办案,消除了我们亲人间的隔阂。这锦旗我是代表一家人赠送的!”8月14日,小燕特地制作了一面题有“倾心调解化纠纷 秉公执法暖人心”字样的锦旗,送给安溪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案件承办法官黄永福,以表谢意。

一杯清茶,一纸调解书,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让矛盾多方重拾往日亲情,并赢得当事人一致赞誉,这让黄永福倍感欣慰。

承办法官在茶桌前为各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

1.重组家庭 因拆迁生隔阂

70多年前,小燕的爷爷奶奶几经磨难重新组建家庭,并在婚后生育了阿强、阿龙、阿玲。此前,爷爷还与前妻生育了女儿阿英,奶奶与前夫生育了一儿一女阿军、阿美,均由小燕的爷爷奶奶共同抚养。

1969年,小燕的爷爷奶奶建造了一座占地面积297.56平方米的房屋。一家人生活在这里,日子简单而幸福。在朝夕相处中,阿军还和阿英互生情愫结为夫妻,并生育了小燕。

这个因缘分组成的大家庭,就这样一路携手走过几十年时光。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燕一辈慢慢长大,而其爷爷奶奶、叔叔阿强、姑姑阿玲和阿美相继去世。该座房屋历经岁月,已部分拆除、翻新,只剩阿强的继承人一家在此居住。

一切本相安无事,直到2023年3月,因该座房屋拆迁,平静的生活被打破。由于就房屋拆迁利益归属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继承人之间争吵不断,几个家庭的关系也滑向了低谷。

今年4月底,阿军、阿英夫妻俩以阿强的4名继承人为被告,阿龙以及阿玲、阿美各自的2名继承人为第三人向安溪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分割该房屋的拆迁赔偿款及可安置房产。

2.初次调解 各方不欢而散

案件受理后,安溪法院承办法官黄永福认真查阅卷宗,认为该案存在三大难题。

一是权属判定难,涉案拆迁房屋年代久远,部分已翻建、改建或装修,权利主体不易确定,调查取证难;二是调解工作难度大,11位有继承权当事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毫不退让,利益与亲情纠缠错综复杂;三是息诉服判难,继承人人数较多,因拆迁引发的继承纠纷矛盾冲突大,各方情绪激动,案件如果久审未结或久结未了,易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如何破解重重难题,实质化解矛盾纠纷?

考虑到该案当事人均系亲属关系,6月20日,黄永福依法组成合议庭后,通知各方当事人到庭调解,力求化解矛盾。

调解中,黄永福坐在各方当事人中间,逐一听取当事人的诉求,了解原被告双方的争议焦点,并在言语间尽量拉近双方情感。然而,原被告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我们长期住在这里,还花钱翻新了房子,就应该分得更多!”

“房子长期给你们住,我们也不计较了,现在你们还要分更多,哪有这个理?”

……

伴随着激烈的争吵,第一次庭前调解宣告失败,各方当事人不欢而散。

3.线上调解 达成初步合意

判决虽然能结案,一家人的亲情却难以修复。在第一次调解未成功后,黄永福没有放弃。

因各方当事人居住较为分散,考虑便捷当事人等因素,黄永福决定通过电话逐一调解。为加快调解进程,法官助理陈洁协助黄永福同时开展电话调解。

“在《诫家后文》中,李光地通过回忆家族发展历程,告知后辈要懂得先祖起家艰难,要求他们收敛约束、和顺谦卑,不可侮老犯上、贪利夺食,强调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我想,老人家如果在世,也是希望家庭和睦……”调解中,黄永福通过对继承的法律条文进行详细释法说理,并结合李光地家规家训中的法治理念,巧妙通过亲情力量将案件的调解意向渗透给当事人,争取双方当事人心理上的认同。

经过多次电话沟通,各方当事人都作出了一定让步,陈洁耐心地根据当事人意见一步步修改调解意见。

最终,黄永福综合考虑多方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获得各方当事人初步合意。

4.一杯清茶 解心结叙亲情

“打铁还需趁热!”各方当事人达成初步合意后,黄永福决定再次组织各方当事人面对面调解。

“厝边头尾,先来呷茶。”在安溪,喝茶聊天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7月24日上午,黄永福早早来到调解室,将水烧开,等待各方当事人到来。

“你们先坐下来喝杯茶。”

“这是今年的春茶,人说春茶‘七泡有余香,九泡有余味’。就像你们这亲情,不管过了几代,都是血浓于水的。”茶桌上,黄永福以茶为引、以优秀文化施教、以传统美德促调、以群众方法说理。

为确保调解顺利进行,黄永福事先邀请了解安溪乡土民情的安溪县政协常委李金城、县政协委员履职解纷特邀调解员余裕贤,以及擅长调处家庭纠纷的泉州市人大代表王炜佳参与调解。调解过程中,代表、委员与承办法官分工配合,通过积极营造温情解纷氛围,逐步让各方当事人放下心理戒备。

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入口,一句句掏心窝的话语入心,深深触动了各方当事人,纷纷红了眼眶。

“没什么比亲情更加重要,您说得对!”年近八旬的阿军拉着黄永福的手激动地说道。

最终,各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一双双再次紧握的手,是血脉亲情的回归,为这场家庭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60后”“70后”的父母辈大多不具备订立遗嘱的意识,近年来,涉及农村自建房拆迁和遗产分配的案件日益增多。长辈离世给人留下悲痛,而子女为争夺遗产导致亲情破裂,更是一个伤痛。如何在处理这类纠纷时,既化解“法结”又化解“心结”,考验着法官的司法智慧。该案中,承办法官以“如我在诉”意识,以茶为媒,用真情融化坚冰、以法律平息纷争,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官的温情、法律的温度,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苏明坡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