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10-28 10:26:10

“见证75年·基层法治宁夏行”全国省级法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见闻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塞上江南”好风光

——“见证75年·基层法治宁夏行”全国省级法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见闻

法治之风吹拂“塞上江南”。10月14日至10月18日,来自全国23家省级主流法治媒体记者齐聚塞上,参加“见证75年·基层法治宁夏行”全国省级法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

此次活动由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宁夏法治报社承办。采访团赴固原、中卫、银川三市基层政法单位及城乡社区,挖掘宁夏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亮点成效。本报撷取部分好典型、好经验,以飨读者。

中宁县消防救援大队:

黄河边上的“火焰蓝”

“中宁县新堡镇突发地震,造成道路通信中断,大量房屋倒塌,部分群众被困……”10月17日上午9时许,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灾情”通报,一场地震救援实战演练随即在新堡镇展开。当天,采访团一行现场观摩了这场应急演练。

“我们这支黄河边上的‘火焰蓝’队伍,平时是专业灭火力量,特殊时期又是地震救援专业队。”中宁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魏建明介绍,通过地震救援演练能让队员更加默契,不断提升实战救援能力。

“没想到几天没来,这里就堆满了芦根和塑料瓶。”“大家捡垃圾时要相互照应,一定要注意安全。”10月1日下午2时许,中宁县黄河公路大桥下,几名“蓝衣人”正沿着河岸搜索。当日,中宁县消防救援大队每周一次的巡河环保活动如期展开。

中宁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宣传员向采访团记者介绍电器火灾模拟系统

大桥不远处,黄河水在一处河堤的臂弯处打着漩儿,将上游枯树枝、芦苇根和塑料瓶不断地推向河滩……“把那根粗木棍捞上来,用它可以捞芦苇根……把垃圾袋拿过来,把打捞上来的垃圾都装进去……”该大队正大路消防救援站指导员白成亮一边捡塑料瓶,一边指挥队友打捞堆积在河边的芦苇根。随后,大家沿河岸搜寻,3个小时后完成巡河路段任务时,垃圾也足足装了两大袋。

据白成亮介绍,2019年起,中宁县消防救援大队“火焰蓝”志愿服务队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作为义务工作,每周开展黄河沿岸环境清理,不定期沿岸检查工业废水、农业退水排放现象,监督群众和企业使用好、维护好湿地资源,清理垃圾可燃物,消除火灾隐患。

不仅如此,针对农村火灾的规律性和季节性,正大路消防救援站每月深入农贸集市发放消防宣传资料,并向群众讲解农村防火知识、电动车防火知识、人员密集防火安全知识,以及如何查找身边的火灾隐患、如何安全用电用火、如何扑灭初期火灾、如何报火警以及如何逃生自救等消防常识。

今年7月,中宁县消防救援大队“学雷锋”活动小广场和“火焰蓝”便民服务站启用。小广场和服务站依托正大路消防救援站管理运行,施行24小时值班服务制度。同时,便民服务站对辖区有帮扶需要的群众、单位、社会团体提供“点单式”社会帮扶,根据个别需求预约消防宣传培训、灾害避险演练、除蜂巢、照顾老人等志愿服务工作。

[page]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

“法治+文旅”感受不一样的普法

宁夏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坐落于六盘山脚下,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美誉。10月14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龙王坝村。这里的“法治彩虹路”特别吸引人,路上点缀法治图案及标语,通过配套斑马线、音乐符号、钟表等造型,将法治标语、法律知识等有机融合,游客可以在游览途中学到普法小知识。

美丽乡村,无“法”不美。近年来,龙王坝村多措并举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通过精准培养“法律明白人”、推动“法治+文旅”品牌创建,完善德治、法治、自治相互融合的美丽乡村治理体系,打造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新格局。

采访团记者在西吉县龙王坝村“法治彩虹路”观摩采访

“这是‘法治+文旅’的一次有益探索,龙王坝村作为全区20个法治社会实践站之一,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文旅体验,通过‘法治+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提升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知晓度、遇事找法的自觉性。”西吉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龙王坝村结合村公共法律服务室、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打造“法律明白人”工作室。目前,该村13名“法律明白人”均参加了培训。

2023年5月,西吉县法治大讲堂也在龙王坝村落成,大讲堂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推进新时代法治建设案例以及西吉县“一五”普法至“八五”普法的工作回顾展,实现了从“外貌”到“内在气质”的有机融合。2023年全县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法律明白人”精准培养专题培训班、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在法治大讲堂举行,将法治讲堂打造成法治文化传播的殿堂,推动法治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西吉县人民法院将台堡法庭: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庭

将台堡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城南30公里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地。在这里,西吉县人民法院将台堡法庭赓续红色血脉,接受红色洗礼、强化党性教育,立足辖区产业,发挥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助力营商环境建设。10月15日上午,采访团一行走进将台堡法庭,了解法庭司法工作。

在将台堡法庭,采访团记者了解到,9月10日,该法庭以“法官+特邀调解员”模式成功调处了4起水毁纠纷,并当场履行。

西吉县人民法院将台堡法庭工作人员向采访团记者介绍法庭工作情况

今年7月,某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擅自将某村排水渠临时填埋,致使马某等4人的蔬菜被淹,部分出现腐烂、减产。马某等4人起诉到法庭后,法官考虑到西吉的冷凉蔬菜正值收获季节,价格变化幅度大,处理不及时有可能给菜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遂立即联系当事人到现场进行勘查,针对施工单位与菜农争议,还联系了法庭特邀调解员火某。

火某作为当地特色冷凉蔬菜协会会员、行业带头人,从当地蔬菜亩产量、蔬菜品质、市场价格等专业角度,并比对往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出了马某等4人的大概损失。最终,施工单位与马某等4人达成调解协议,当场赔偿马某等4人蔬菜减产损失4万元。至此,这4起水毁案一日内成功化解。

这是将台堡法庭通过前移关口,积极参与纠纷化解、司法助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法庭将司法服务融入辖区特色产业发展,在立案窗口开辟“涉农产业发展案件绿色通道”,创新“微法庭”家门口调解案件。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制发《服务“三农”法律知识》等法律知识读本3000多册,创新表达方式,把法官“想讲的”与群众“想听的”相结合,多次开展“法官讲法日”“送法进田间”等普法活动,以“微普法”带动“微治理”。

前端联调,共筑防线治“未病”;中端解纷,找准症结治“已病”;末端处置,案结事了防“病变”。今年以来,将台堡法庭法官下沉基层一线,驱车近万公里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门口巡回调解86次,化解矛盾纠纷67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性化解,让群众“家门口”的法庭更加具象化。

[page]

贺兰县司法局:

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解法”

10月18日,采访团一行来到宁夏贺兰县社区矫正中心,探访社区矫正工作的“贺兰解法”。

记者看到,该中心四楼会议室里弥漫着温馨和谐的氛围。“一株小小的植物纤维,可以‘变’成很多器形器皿。”在主讲老师的讲解下,坐在桌旁的社区矫正对象一边探讨编织技艺,一边迫不及待地动手编、结、缠、打弯,感受传统手工艺的乐趣和魅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技能培训是开展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的一项重要举措,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就业回归社会,成为贺兰县社区矫正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贺兰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多元化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和就业帮扶举措,通过多场次技能培训,着力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重拾生活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监督管理始终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任务。贺兰县司法局严把审前调查评估、报到入矫关口,下好社区矫正“先手棋”;定期召开会议,坚持三级审核把关,对警告、训诫等事项依法审批,确保公正文明执法。

采访团记者体验贺兰县VR社区矫正模拟系统

教育帮扶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该局积极推进“1234”工作模式以及“五实”工作法,健全完善教育矫正模式,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高精度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助推社矫对象稳就业,聚焦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就学和生活难点,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推送就业招聘信息、组织有就业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就业招聘会,开展温棚种植培训等,拓宽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渠道,助力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

“矫行”更“矫心”。贺兰县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径,其中,“升级的社区矫正中心”“‘5+1’教育矫正模式”在诸多举措中尤为“醒目”。“积极打造‘智慧矫正中心’,构建数据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移动互联化、指挥可视化的工作模式,实现区、市、县社区矫正机构及乡镇司法所‘纵向四级贯通’,紧扣‘5+1’教育矫正模式,做好常规教育必修课、重点教育小班课、入矫教育第一课,开展讲座、旁听庭审等,国学教育、法治教育、红色教育、警示教育等多管齐下,增强教育矫正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工作人员的介绍,贺兰县司法局聚焦主责主业、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法治宁夏”建设贡献力量的答卷更加生动起来。

银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

解锁大型小区治堵密码

机动车道停止线前“儿童友好护学路,请注意避让”的字样、红色沥青铺就的非机动车道、蓝白相间的爱心斑马线……在各类交通标志标线、设施的加持下,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湖畔嘉苑小区福瑞巷的交通秩序较一年多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17日,采访团一行来到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湖畔嘉苑小区,找寻银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如何治理大型社区交通的密码。

湖畔嘉苑小区从2006年开始分4期建设,目前常住居民2万多人。近年来,因居民车辆保有量持续增加、地上车位配比不足、地下停车资源闲置,致使地上停车乱象频发,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突出。2023年6月,银川多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协调,将湖畔嘉苑小区内主干道路管理权属划归市政道路管理。

小区配套建有1所小学、3所幼儿园及1所中学,其中,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湖畔分校目前在校学生3300多人,南门口位于主干道福瑞巷,早晚高峰通行压力较大,自从金凤区交警二大队在该校设置了护学岗,交通环境大为改观。

银川交警王辉向采访团记者介绍学校周边交通治理情况

“根据高峰时间段学生的需求,分局增加了南北方向的通行时间。”金凤区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王辉介绍,经过交警分局科技设施科民警多次调研,对早晚高峰期信号灯放行的时间进行精准配时。此外,经过与校方沟通,放学时间开放2个校门,学生可根据回家方向选择东门或东南门离校,实行有效分流。

当日,记者看到,湖畔嘉苑社区综治服务驿站正在紧张地筹备中,墙上的大屏幕正在播放交通安全警示宣传片。该综治服务驿站由银川市公安局交警分局牵头建立,未来可以提供车驾管业务咨询、交通法规咨询、交通事故处理、交通安全宣传及便民服务,方便及时有效地解决基层问题。

“采取登记备案手续容缺办理,利用铁路周边空地新增地上停车泊位522个,目前小区总车位数已达7520个,已经可以满足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王辉介绍,银川交警主动对接街道社区、开发商,提供政策法规指导,合理施划停车泊位,积极对接物业公司,采用“租售并举”并适当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解决“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同时,银川市公安局交警分局重新进行交通组织规划,设置泊位、安装护栏、设立严管街道,安装信号灯,设置27处违停抓拍设备,对违停车辆进行有效管理,解决了停车难、乱停车、道路规划不畅等交通难点问题。

“过去回家找不到车位,好不容易停下又担心车被堵了。经过银川交警的治理,现在一切都步入正轨了。”小区居民张先生说。

街巷深处,警徽闪耀;百姓门前,笑声常绕。在多方努力下,湖畔嘉苑从地下车位闲置、地上车位难求到车辆各归其位,从人车混行到各行其道,从上学放学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到井然有序……畅通的道路让小区居民的心情畅快起来。湖畔嘉苑交通治理工作成为银川交警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page]

银川市西夏区司法局:

“法治公交”跑出普法“加速度”

10月18日,采访团一行来到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昊苑村,了解西夏区司法局打造的法治公园,并体验乘坐“法治公交”,还详细了解该局法治宣传工作。

“各位乘客,大家好!欢迎乘坐‘法治公交’。本趟公交由银川汽车西站开往法治西夏区的平安小镇……”伴随着广播声,“法治公交”普法专线启动。

车头“贺兰山下 平安小镇”标识、车身“贺兰山下的法治守护”标语,引人注目;车内车载电视频道循环播放普法宣传视频,LED屏滚动播放普法宣传标语,入耳入心;行驶途中,“法治转盘”等法律知识问答小游戏活动,有趣有料……将公交车作为普法宣传的“流动课堂”,打造移动式“法治讲堂”,让法律法规与群众“零距离”,让法律知识“抬头即看、上车即学”,西夏区司法局让普法宣传“动”起来。

开通的“法治公交”以贺兰山东麓西线旅游线+法治文化阵地观光为主,由汽车西站出发,途经昊苑村宪法公园、镇北堡影视城、漫葡小镇、德林村法治公园、乡愁公园等,途中不定地点设置“法治补给站”,由西夏区司法局法治宣传快闪队通过法治游戏、与乘客对“法治暗号”等形式互动,让游客在游玩中学法,促进“法治+生态+旅游”多业态融合。“我们是外地游客,没想到能搭上这趟免费的‘法治公交’,既游玩了西夏区景点,又学到了法律知识,感受到法治文化的魅力!要是遇到旅游纠纷,我还知道要寻求调解。”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李安说道。

公共交通空间亮起的法治元素,将法治宣传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日常出行,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法治宣传风景线。

近年来,西夏区司法局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构筑形式多样、立体化、多角度的普法新模式:精细部署“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以村居为点、镇街为线,串联各类宪法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宣讲活动;创新举办领导干部“普法学法微课堂”活动,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讲好法治课”制度;落成“八一宪法公园”“同阳新村法治文化公园”等大型法治文化阵地……一幅五彩斑斓、热潮涌动的“法治画卷”跃然如见。

(本报记者 金宸贤)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