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11-14 11:19:55

他,让基层普法“燃”起来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他,让基层普法“燃”起来

————记霞浦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石贤霖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14日讯 近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关于通报表扬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通知》,对1793个表现突出的单位、1556名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其中,霞浦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石贤霖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

石贤霖,男,197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自2004年6月加入公务员队伍以来,先后在周宁县工商局、霞浦县工商局、霞浦县政府办、霞浦县委政法委工作。20年来,他始终坚信法律是治国之利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把法治教育贯穿履职全过程,让普法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

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架起党群关系“连心桥”

自2012年霞浦县启动“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活动以来,石贤霖始终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连续10年,他深入挂点联系村,蹲点入户走访,累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20余件,与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来自盐田乡里马村的范帮辉,就是其中一员。

范帮辉曾是省级贫困户,因爱人长期患病,三个孩子正在读书,尽管打工多年,一家仍过着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的生活。2017年,石贤霖成为他们的脱贫挂钩帮扶人。为帮助范家解决居无定所问题,他多次向乡主要领导汇报、沟通情况,经不懈努力,成功为范帮辉争取到住房补助15万余元。“没有他的大力帮扶,我们一家过不上新生活。”2018年,范帮辉一家搬进90多平方米的新房,安居梦圆的那一刻,这位朴实的汉子动情地说。

范帮辉只是石贤霖深刻践行“四下基层”,用心、用情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生动故事。

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渐次铺开,为推动教育整顿成果转化,石贤霖结合“四下基层”制度,在政法系统创新开展“千名干警进万户、四下基层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广大政法干警进社区、进农村、进商场、进校园、进企业,访民情、汇民智,办实事、解民忧,共排查群众矛盾纠纷152件,化解87件,办理群众实事372件,切实密切了政法部门与广大群众的关系。2022年,他又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联合县信访局制定“四门四访”和“领导干部下基层促四访”制度,推动全县干部“下”到基层一线,“下”出为民情怀,“下”得社会和谐。同年,霞浦县信访局获评“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

参与“清海整治”行动,争当平安海域“守护人”

海,是霞浦最大的优势,全县15个乡镇(街道)中有11个在沿海。过去,由于海域使用规划滞后,海上养殖无序扩张、过密养殖问题相对突出,当地的海洋生态环境日渐恶化。

2018年7月,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海整治”工作拉开序幕。时任县政府办副主任的石贤霖,积极参与到“清海整治”工作中,第一时间协助县海洋渔业局等部门制定出台《霞浦县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攻坚会战实施方案》。特别是随着“清海”工作的强势推进,因禁养区清退、转型升级补助待遇、群众生计等问题,引发大量群众上访,他主动请缨加入信访工作组,与县政府分管领导一同进村入户上渔排,与群众交流“清海”工作开展情况,摸排信访线索31条,帮助化解信访问题21件,力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从源头上减少越级、重复上访,为保障“清海整治”工作扫除阻力。

短短两年多里,霞浦全县共清退禁养区渔排7.7万口,贝藻类3.3万亩;养殖区和限养区升级改造渔排64.9万口,贝藻类35.7万亩,逐步实现了海上养殖从“无序、无度、无证、无偿”向“有序、有度、有证、有偿”的转变。这一依法养殖、科学养殖、生态养殖的路子,也得到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典型。

[page]

打造“海上枫桥”典型,绘就海上和谐“新枫景”

随着“清海整治”攻坚的结束,石贤霖也从县政府办副主任变身为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凭借前期“清海整治”工作的经验,他深谙海上矛盾纠纷多发易发,但海上交通不便,渔民维权成本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2022年,他结合“1+6+N”法治服务矩阵工作,争取全县政法各部门支持,成功将法治服务矩阵延伸到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实施“部门集中+业务融入”管理模式,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人民调解等职能向海上综治中心汇聚,设立“海上枫桥便民服务中心”“海上警务室”“七星诉非联动工作站”“海洋生态检察工作室”“海上信访评理室”“法学会会员海上工作站”,延展共治阵地,促进海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就地化解。

经总结提炼,这个被誉为“溪南新时代‘海上枫桥’工作法”的先进经验,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小事不出村 大事不出镇 矛盾不上交”部分省(区、市)研讨班作交流推广。

此外,石贤霖还积极协助宁德市委政法委制定出台《关于拓展提升“海上枫桥经验”,巩固深化平安海域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沿海县(市、区)推行落实,探索打造更多具有宁德特色的“海上枫桥经验”。

激活“保险效能”,推动社会治理“大平安”

平安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石贤霖在分管平安建设工作中,不断探索法治创新实践,将平安建设与为民办实事有机融合,推出“社会治理+保险”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保险救助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险保障服务体系。

在工作中,他认真研究,制定《理赔指导手册》,建立联动理赔机制,畅通“群众报案——公安受理收集——保险公司核对拨付”渠道,实现“佐证材料网上跑,救助款项隔天到”,将服务救助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畅一公里”。同时,推动保险公司设立24小时服务专线,接受各类报案、咨询,并积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查勘或案件调查,协助受案部门开展全过程服务。

2022年11月4日,石贤霖下乡开展平安宣传时,得知沙江镇一群众因事故追尾受伤。由于肇事方家庭困难,无法履行赔偿义务,导致受害者医治难以继续,陷入困境。获知情况后,石贤霖第一时间和乡镇干部上门走访,并将帮助受害者脱困摆在案头,记在心头。回到单位后,他迅速将情况向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建议运用司法救助和“社会治理+保险”等方式予以帮助,最终成功申请到8万元救助金,为受害者解了燃眉之急。

开通理赔绿色服务通道,建立保险金应急预支预付机制,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第一时间完成理赔支付…………在石贤霖的推动下,一个个好政策兜住了民生底线,并成为平安创建的“减震器”和“安全网”。

(本报记者 龚丽雯)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