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11-18 10:02:28

长汀县以检察之力打造“三色”公益诉讼品牌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18日讯 有着“红色小上海”的长汀县,是游客到闽西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近年来,一抹“检察蓝”正悄然融入长汀县旅游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他们结合汀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实际,聚焦“三色”扎实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擦亮红色炙热、绿色盎然、古色绵长的汀州“旅游名片”。

聚焦红色基因“底色”

守护苏区交通线旧址

长汀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重温红色记忆、探访革命遗迹,是大部分研学与旅游者来长汀的必备行程选项。因此,见证烽火岁月、先辈血汗的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旧址维护到位与否,既事关家国情怀教育,也关系研学旅游体验。

“对标古驿栈存在的管护隐患,我们在林木茂密处与张仁亚纪念亭增设禁止烟火标志,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清洁游客丢弃垃圾,向上争取约30万元资金用于设施维护与环境改造。”2024年6月,长汀县古城镇某干部向实地查看整改成效的检察干警介绍道。

今年以来,长汀县检察院针对部分旧址维护不到位问题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依法制发检察建议5份,磋商意见书2份,督促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与属地政府投入修缮资金190余万元,编制《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长汀段)保护利用规划》。专项累计维修损毁结构16处,增设消防器械14处,添加文物保护标识牌9处,开展虫蚁防治20余次。

为共促苏区红色基因传承,长汀县检察院还主动与江西省瑞金市检察院探索跨省域协作,由两院检察长会签《关于加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的协作意见》,两院干警前往交界处观音岽遗址联合调研,互访互学红色遗存保护经验。

聚焦绿色发展“亮色”

创新生态区水土治理

随着水土保持科教园、三洲湿地公园、汀江源博物馆等生态景点的陆续开发,越来越多游客将它们作为“网红打卡地”。然而,个别企业却因环保意识不强而触碰法律红线,造成生态环境受损。

某粘土厂位于水土流失核心区河田镇露湖村,废弃砖窑窑体既未拆除,也无人管理,采矿点长达9年未进行生态修复。长汀县检察院接到群众反馈线索后,前往矿点实地勘察、测量被毁损林地面积,在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修复被破坏林地39亩,督促收取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矿山转让价款248万元。这是“检察蓝”倾力呵护“生态绿”的一道缩影。

“我们制定《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新一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示范县建设的若干意见》,健全生态恢复评估、履约保证、监督回访、责任考核等8项工作机制,使办案和生态修复相辅相成,也希望社会公众能与公益诉讼检察共鸣共唱,携谱绿色发展曲。”今年5月,长汀县检察院相关工作人员在检察开放日中,向人民监督员们征询建议。

[page]

聚焦古色惠民“暖色”

做实景点无障碍改造

“现在设置了可移动式无障碍坡道,还有无障碍服务人员帮忙推轮椅,卫生间取纸器也调低了位置,实实在在方便了我们。”在拥有1000余年历史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汀州试院门前,几位残障人士代表高兴地点赞道。

2024年6月,福建省检察院接收福建省残联移送的无障碍隐患线索,通过一体化办案机制将线索反馈至长汀县检察院。该院通过现场调查及走访残障人士,核实毛泽东修养所等3处4A级旅游点存在坡度过高、台阶过多、卫生间未按规划设置等无障碍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残障人士出行。

因案涉多个部门监管职责,长汀县检察院组织文体、住建、残联部门及汀州镇代表召开公益诉讼磋商会,针对景点均系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特殊情况,就采取替代性整改措施达成共识。磋商会后,相关部门投入经费20余万元,新增无障碍通行服务人工标识19处,修缮无障碍卫生间10间。“保证特殊群体在古城享受‘无障碍’体验,方能切实传达汀州文旅‘更有爱’的善意。”承办检察官谢丁祥表示。

长汀县山色青黛、水光明艳、泉水清冽,美丽文旅的背后,凝聚着检察之力守护青山绿水的担当作为。近年来,长汀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联合龙岩市院办理的督促保护红色文化遗存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在龙岩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推介;率先在龙岩市开展医疗美容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成功探索建立跨部门协作的长效机制,经验做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被最高检“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摘录;助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窑下检察小镇建设、守护金丝楠木、捍卫英烈荣光等多项公益诉讼工作成果,被最高检、省检察院转发推送,展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检察机关能担当、善作为的好风貌。

(本报记者 邱玉香 通讯员 黄慧敏)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