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4-11-18 15:17:39

何处觅秋声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值班室在备勤楼的一楼,凌晨四点,传来熟悉的蟋蟀鸣声,带着节奏与韵律,清澈如秋水。我坐了起来,或许床铺的吱呀声惊扰了它,声音戛然而止。不一会儿,它又唱开了,初时谨慎,怯生生的试探,调子也拉得长,但很快就恢复它本来的样子,恣意地歌唱,毕竟这秋天这夜色是它的地盘,无需看谁的脸色。夜色沉沉,大地的流浪歌手自顾自地大声放歌,绝没想到隔墙有个忠实的听众。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我循声寻找,在卫生间一角见到了这只蟋蟀,它黑漆着身子,震着双翅唱得正欢。

每一只蟋蟀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驻留断瓦残垣,触摸大地的温度,知冷暖,历风雨。夏日里喧嚣的蝉声已哑,蛰伏了三季的蟋蟀取代了蝉的地位,大自然的歌曲变了调子,从高高的树干上移入草丛。这只小蟋蟀不知何时离开广阔的原野,迎着秋风在屋檐下浅唱,前几天降温了,它又悄悄潜入暖和的屋内,找个僻静舞台延续它的歌声。它身后的故乡,天空澄清碧蓝,田野上绿色正在褪去,草木已染上枯黄…………

我静静地听着它的吟唱,思绪在暗夜里滋长,穿过喧嚣的城市回到故乡的田野。那里,桂花正悄然绽放,幽香在夜色中弥漫,砖头瓦砾下,蟋蟀们正唱着秋天的歌…………

小时候,蟋蟀鸣时,番薯成熟,枯藤干叶下埋藏着肥硕的果实。一锄头下去,滚出一堆番薯,也惊扰了蛰伏的蟋蟀,蹬着强壮的后腿寻找藏身之所。抓一只包在大树叶里,砍条地瓜藤挂在枝头,很快就能在秋风中听到它的鸣唱声了。山上的蟋蟀个头大,棕黑色的一团,老家称山上的蟋蟀为“铁渣子”。天气冷的时候,它们不知何时跑进屋内,躲进温暖的土灶缝隙,夜幕降临,屋内响起蟋蟀声,有了回声的效果,立体而清脆。家里的蟋蟀又称作“灶鸡”,农舍里的晚餐,清晨的炊烟里,都回荡着“灶鸡”美妙的歌声。

“秋”的甲骨文像一只大蟋蟀,睁着圆眼睛弓着身子,卯足了劲从土穴里蹦出。鸟鸣春,雷鸣夏,虫鸣秋,风鸣冬。除了飘落的黄叶,蟋蟀的鸣唱也是秋天的标签。秋带肃杀气,古人说蟋蟀“哀声何动人”,说它的鸣声凄凉而又悲伤。恰恰相反,秋天是蟋蟀的季节,正当其意,何须悲怆?它们是天生的歌唱家,那有着金属质感的鸣声穿透夜空,是大自然的歌谣。

没有虫鸣的季节是无生命的,蟋蟀承载着歌者的使命。齐白石有一件草虫册页,荷花、稻穗、牵牛花、水仙等花卉恣意描绘,蟋蟀、螳螂、蜻蜓、蝉等穿插搭配,工整细致中蕴含天真之态,是他巅峰之作。画家题上“可惜无声”四字,无声胜有声,白石翁赋予草虫不一样的灵魂,随着册页展开,仿佛看见蟋蟀振翅轻吟,似有鸣声款款流出,这是超越艺术的想象,是对自然魅力的品鉴。

自然轮回中,蟋蟀应时而生,应时而灭。它们有上亿年的历史,但生命仅百天,虽卑微而弱小,却感应物候天时。它们的生死荣衰,是大自然变化的表情,它们的鸣唱,是大地的语言。

蟋蟀与大地就像血脉与肉体,是自然界最古老的关系,如今,大地在变化,这种紧密的联系,正在人类手里慢慢消逝。

远处传来部队的起床号,我还在痴痴地听着、想着,这一只虫的舞台,这一个人的听众…………

(谢春武 作者单位:闽西监狱)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