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抹浮香醉狱园 ——洛江监狱以非遗制香工艺促教育改造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26日讯 香道文化起源于新石器、初现于春秋、发展于秦汉、完善于隋唐、鼎盛于宋明……如今,诞生于“中国香都”永春达埔的传统非遗制香工艺,传进了洛江监狱的高墙。当香道融入教育改造,又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监狱邀请香道大师进监教学 一次香的邂逅 “我按照老师的步骤松香灰、烧炭、埋炭,最终闻到了混合着草药味与各类香料的植物香,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静。”今年4月2日,洛江监狱服刑人员吴某在参加一堂香道课中,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对大部分服刑人员来说,香道是一个陌生事物。在福建,喝茶的人有很多,精美的瓷器工艺也不乏忠实受众,但大家对于香道的了解很多仅限于烧香拜佛。”民警林岳松说,“在制香和品香的过程中,我看到有些平时吊儿郎当的服刑人员变得十分专注,心也渐渐静了下来,他们对制香工艺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 一场香的教学 今年3月初,为传承传统非遗制香工艺、助力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洛江监狱邀请香道大师送课上门、进监教学。培训中,香道大师以兴趣为启蒙,不仅传授制香工艺,还讲解香道文化,让服刑人员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传承非遗文化的思想自觉,并掌握一门谋生技艺。 首先是选材,各种香料因产地不同,质量亦相去甚远,选材时如何甄别优劣是关键。其次是研磨,将各种香药分别捣碎,然后将捣碎后的颗粒物进行研磨。一般使用石臼、捣子、石磨等工具进行研磨。不同的香品对香粉的细腻程度有不同的要求,并非所有种类的香药都是越细越好,有时候香粉颗粒的大小也能影响香的气味。 “世上万物,森林里,花田中,弥漫着各式各样自然香气。中医学认为香气是一种自然疗法,不同的香气混合,便可能对人的身体产生奇妙的效果。”经过阶段性培训,服刑人员逐步学会通过嗅闻各类香料的味道辨别其中差异,并且调制出不同效果的香粉,从而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抹香的延续 在香道非遗老师引经据典的精彩讲解中,服刑人员理解了香道文化从祭祀奉神、求医问药、饮食养生到居家出行、礼仪馈赠的广泛用途。 通过老师手把手教授,服刑人员初步掌握了香道不同产品的用途、原材料、辅助工具、加工过程、制作要领和主要特点,自己动手制作出线香、盘香、塔香、软香、竹签香、公丁香、倒流香等成品,掌握了一门宝贵的职业技能。 香道培训是洛江监狱引进非遗项目的一个缩影。一年来,洛江监狱根据省监狱管理局的教育改造工作部署,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墙,除了香道课程外,还引入了剪纸、妆糕人、木偶等多项技艺,在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的同时,培养服刑人员的谋生技能,为其顺利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蔡文杰 黄建峰 李鲤斌)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