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变“数治” 治理向“智理”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数助治理工作侧记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28日讯 近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突出服务重点、量化表征所能、辅助决策所需”的思路,形成的《2024年1至8月福州司法“数助治理”白皮书》,积极融入数字福州发展进程,加快推进数字赋能决策工作机制,得到福州市相关领导的点赞。 数据通“环岛” “数助治理”的基础在“数”。司法数据是基层社会治理在司法领域最直观的体现,背后藏着与之密切相关的“治理密码”。 福州中院持续挖掘司法大数据潜力,横纵对比,把准总体运行趋势。这份从“法治政府、营商环境、诚信社会、平安社会、生活和谐、生态文明”六大方面、31项具体司法工作状况,进行指数分析研究的《白皮书》,呈现了福州法院将信息模块连成数据环岛的不断探索。 据福州中院审管办负责人介绍,横向比对是将福州全市司法数据与全国同等收案量地区和所属省级行政区作对比,全方位评估福州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纵向比对是将31项评估指标与上一年度指数作对比,从而了解社会矛盾的发展趋势、政策实施的效果。 依托审判管理平台、破产案件工作平台等十多个数据平台,司法数据被最大限度整合关联,挖掘和整合能力不断提升,为福州中院联合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开展司法大数据“数字体检”搭建了畅通的数据环岛。 司法“数字体检”这一创新“打分”方式,选取了与市域社会治理相关的特定类型案件,对案件数量及变化趋势进行加权计算,同时综合福州各区县经济总量、人口等指标,最终得出结果。 《白皮书》显示,在这次司法“数字体检”中,司法指数分布为法治政府方面4项,营商环境方面5项,诚信社会方面6项,平安社会方面 9 项,生活和谐方面 5 项,生态文明方面 2项。31项评估指标,福州地区有22项指数(占比70.96%)在全国同等收案量地区和所属省级行政区均处于优异或合理区间。 数据会“说话” 给问题“画像”,重点解决基层治理的共性问题和隐性风险,协助社会治理精准发力,展现着福州中院从“用数据说话”到“让数据说话”的主动作为。 “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自2023年12月28日施行后,在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方面效果如何?福州中院紧盯数助治理的应有之义,着力研判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的诉讼运行态势。 《白皮书》指出,福州当地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统一,实现醉驾案件平稳落地,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用“福州道路交通安全指数值为4.47,在全国和省内的前沿水平值分别为0.77和0.63,处于优异区间”,与之相印证。 海量数据变化,智慧司法“划重点”。福州中院切实挖掘发挥司法数据优势,通过深入各领域收案量变化监测,进一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围绕重点领域进行案由分析,详细阐述当前引发纠纷的高发领域与社会矛盾的焦点,不断放大司法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实用价值。 比如,《白皮书》列出“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纠纷、财产保险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为2024年1-8月,民事一审新收案件中,收案量较大、增幅明显的3类案由”。 通过司法大数据分析,《白皮书》还指明,租赁合同纠纷中房屋租赁是引发纠纷的高发领域,福州市城区周边城乡接合部的多个居民小区涉及群租房,而群租房因居住人员较多且管理不规范,容易滋生治安问题,可能对相邻业主的生活产生妨碍和侵害,由此引发大量纠纷。 揭示潜在社会风险,检验社会治理效果,会说话的司法数据,为政府治理决策提供了最真实、最全面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蓝本。 治理更“有数” 多维评估,串“珠”成线,变数字为建议,形成施策循数的工作“闭环”,福州中院致力于让治理更“有数”。 在“深度问诊”的过程中,福州中院集合审判管理、刑事审判、行政审判等多个业务部门力量,思考类案成因,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规律性特征,以期更加科学、直观地识别和把握经济社会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 例如,《白皮书》指明,非法集资犯罪风险防控指数异常,犯罪人员通常以民间互助会、商业或项目投资、理财产品投资、互联网虚拟商品投资、房产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犯罪手段较为多样,且案件涉案金额巨大,严重侵犯人民财产安全,需重点关注。 针对《白皮书》提出的问题,福州中院通过对相关案件类型、数量、地域分布、发展趋势等多维度分析,提出着力整治重点领域涉众型金融风险,特别是对于非金融机构注册名称中含有“资产管理”“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财富管理”“网络借贷”“P2P”“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等字样的,应当列入重点监管范畴的“靶向治疗药方”。 激活司法数据动能,合力建言政府决策,不止于此。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白皮书》还提出了加强对未成年犯罪的综合治理,多方联动筑牢未成年保护网,加强行政征收队伍建设,推动行政争议源头化解等实质化建议。 与此同时,福州中院还通过今年一号司法建议的跟踪、反馈、落地,催生出为二手房质量提供兜底保障的惠民保险产品,为治理更“有数”, 进行了“打样”示范。 (本报特约记者 邱何娟 本报记者 兰国斌)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