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4-12-02 15:23:59

冬 笋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立冬前后,我嗅到了冬笋的味道。

山里朋友晒的图中,金黄色如笔头的冬笋堆在小箩筐里,看一眼,口水在嘴里打滚。朋友说今日冬笋已全部快递寄出,尽管价格不菲,但人们愿接受数十元一斤的价格,品尝这“蔬中一绝”。

冬笋无疑是这个季节里最鲜美的山蔬。

宋代《笋谱》:“冬月即生,埋头土中,以锄掘之,可三寸许,其味极鲜”。当大地一片萧瑟,各类菜蔬渐次退出季节舞台时,冬笋已汲取大地精华,正当肥美鲜嫩。

冬笋味美,但掘之不易。

乡人阿泗叔善此道,每次进山,少则十数斤,多达百斤之巨。他告诉我冬笋是毛竹的地下竹鞭侧芽发育而成,喜暖厌冷,不会破土而出,倘若冬笋不挖,它们也将在春天前烂在泥层里,还会影响隔季春笋的生长。所以,不拘谁是竹林主人,挖冬笋从来不会有人来阻拦。

阿泗叔进山掘笋,不急不躁,磨刀不误砍柴工,他远观竹林,看竹尾叶色及生长方向,开花情况等等。寻好了林子,他还是不急于下锄,站在林下,观察新竹老竹,他说新竹长个都来不及,那有营养供笋生长,但太老的也不长,壮年竹子最佳。辩得竹子,他又仰首看最底下的竹枝朝向,说这条竹枝的朝向往往是冬笋最多的方向,我细问道理,他却讲不出所以然来,万物生长,自有其隐秘的天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低头观察地面,寻找土层开裂处,或明显隆起处,至此,冬笋的踪迹已有数于心中。运气好时,三五锄即砰然有声,那是锄刃碰到刚硬的竹鞭了。照着竹鞭生长方向一路刨去,很快,“金衣白玉”的冬笋就露了出来。冬笋致密结实,坚硬略带绒毛的黄色笋壶层层包裹着乳白的笋肉,冷冬里的一缕蔬香似已飘荡在竹林里。阿泗叔说,运气好时,竹鞭两侧密密的都是笋,生长位置一般都有明显的陡坡,一条竹鞭能收十来斤。

道理说来都简单,干起来辛苦,除了体力,还有年复一年的山林经验。我曾经跟阿泗叔进山挖冬笋,没几下就两臂生酸,舞不起锄头来了,乱挖一通,连竹根都难见着,更不用说冬笋了。最后是众乡亲他给一点你给一点,滥竽充数,也满载而归。

“僧家嗜笋如嗜肉,满腹生香贮寒玉。”冬笋美味总落在“鲜”字,除了鲜,还有脆,嫩而脆,爽而脆,入口嘎嘣脆,似带金石声。

冬笋可荤可素,淡妆浓抹总相宜。砍几段经霜的芥菜秆,剥几个冬笋,切薄片,油锅烧热急火爆炒,鲜香不绝。一盘冬笋炒芥菜,芥菜片晶莹透亮似翡翠,笋片色糯如和田籽玉,生津脆爽中带着满满的农家风味与大地本色,与小葱拌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妙。新春佳节,吃得肠肥脑满,倘若来一碗现煮冬笋酸菜肉片汤,酸中见鲜,不仅赏心悦目,更是刮肠洗肚,口齿留香,胜过多少山珍海味。家乡名菜适中肉将冬笋切块,大方块五花肉与大虾干、干香菇一起文火细炖数小时,笋鲜肉香交相辉映,肉之酥烂与笋之爽脆如钟馗嫁妹,对比鲜明,意味绵长。

《随园食单》有“玉兰片”:“以冬笋烘片,微加蜜焉。苏州孙春阳家有盐、甜二种,以盐者为佳。”古人讲究就地取材,应时而食,玉兰片就是笋干,以鲜为本的冬笋经这一折腾,无论盐或甜,鲜味早已偏离十万八千里了,实在是明月照沟渠。

闽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山脉起伏之际,毛竹肆意生长,看得见的竹子高耸云天,却虚怀若谷;那看不见的地下,冬笋隐于深厚的黄土中,与尘世隔绝,不与繁花争春,不与秋实争艳,它们悄悄地积蓄力量,内敛而深沉。当枯黄的树叶飘落,当山农浑厚的脚步声渐渐靠近,在一柄锄头的召唤下,它劈开大地,将最美的味道呈现,这是大地的哲理,是人生的领悟。

(谢春武 作者单位:闽西监狱)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