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位外婆,陪伴着你成长,用她的爱温暖了你的一生。 我的外婆,出生于1929年,她的一生浮沉在将近百年跌宕起伏的历史之中。小时候,她经常给我们讲,逃难到乡下如何艰难生存下去的故事,那些故事无非是时代大背景之下一些小人物微不足道却真实切身的苦难与悲欢罢了。可惜当时年纪懵懂,那些听来的故事随着岁月消逝已是“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外婆没有读过书,没有工作过,在时代的号召下,一生最大的事业就是生育了8个小孩,后来1个夭折,1个送人抚养,她的大半生都耗费在抚育这剩下的五儿一女之中,余生又消耗在帮忙照料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子孙之上。 记忆中的外婆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会做很多好吃的,小时候一起做糕点的记忆碎片至今清晰。那时,我们拿着一个大红色长方形的木头糕点模具,把糕粉填进去紧实地压平,再反扣模具,小心翼翼地把成型糕点脱模,我们脱下来的糕点经常是碎掉或是断成两截,而外婆压的糕点则是完完整整,花纹清晰漂亮。外婆会的手艺很多,烙薄饼、做各种馃、包粽子…………那个年代只有自己会做才有得吃。现在这些到处可见,却再也没有回忆中儿时的味道。 听母亲说,年轻时的外婆脾气是比较刚,儿女不乖是会被狠狠打骂的。当了外婆、奶奶之后,她却变得好脾气了,孙辈即使调皮捣蛋也是没有遭受责骂和棍棒的。 外婆于我的记忆,就是由一个个小片段串成。我小学二年级期末考那天生病,是外婆背着我进考场的,当时靠在外婆背上的感觉,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是一种想哭又很温馨安心的感觉。即使已经过去了三十几年,那种感觉就像刻在时光中鲜明的印记一样,隽永不忘。 我不曾记住外婆年轻的模样,只记住了她逐渐苍老的容颜。我研究生快毕业那年,外公因病去世,至此外婆成为孤家寡人。毕业参加工作后,每次回老家去看她时,幽暗的小房间内,在床、桌子、柜子等老家具的环绕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外婆就像这些老家具一样活得孤独、寂寞、苍老,而我却像一个旁观者,无暇无力帮她驱散一丝一毫。 外婆曾经有两次危在旦夕,一次进了医院ICU,一次口吐黑血,大家都以为大限将近了,她都挺了过来,从一时生活不能自理到扶着辅具能够自行踱步到室外晒太阳,大家都感叹她的命格够硬。最后一次生病时,她已不认得人,说不出话,我握着她的手,想起她曾经重复讲过的古代状元如何好人有好报的老故事,想起她塞给我藏到变质的饼干催促着我快吃的场景,想起她躺在床上说看着窗外的天亮了暗、暗了亮,却不知时间的孤独寂寞…………不禁潸然泪下,眼泪滴在她的翡翠手镯上没有发出声响。这次她没能再一次挺过去,溘然而逝。 在外婆90年的岁月中,她不曾过生日,不曾有美食华服,不曾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她活得就像一个没有自己名字的人,她的名字埋藏在妻子、母亲、外婆、奶奶、曾外婆、太奶奶的身份中被遗忘忽视。直到她的葬礼,她的名字————张美英才重新被提起、被记起、被宣之于众,作为一个告别的名字,转瞬而逝。 她的葬礼上,子孙、亲戚济济一堂,在一片喧嚣热闹中,她仍然只能是孤独寂寞地离开。我没有成为那个在葬礼上描述她一生的人,只能在热泪盈眶中写下这篇对她的些许追忆。如果能再来一次,我希望能为她做得更多一些、再多一些。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只能让遗憾在对她永远的怀念中绵延无止………… (施玉玲 作者单位:漳州市人民检察院)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