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守护着“万宝商圈” ————走近福州市公安局宁化派出所民警林城 拥有五大商业体,业态丰富、人流密集————作为全省面积最大的商圈综合体,福州市台江区苏万宝商圈已成为福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名片。 超大型商业中心的背后,有这样一位民警,他坚持机制创新科技赋能,积极推进商圈警务建设,努力探索矛盾纠纷解决新方法,贴心为民疏困,与商户们演绎“鱼水情深”,将所在联动中心打造成商圈治理经验的示范点。他就是福州市公安局宁化派出所苏万宝商圈警务室民警林城。 “机制优”+“科技范” 打造现代化商圈警务示范点 2007年4月底,宝龙城市广场开业,这是福州市第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时尚消费体验中心项目。因其在治安防控方面的独特的地位与重要性,2008年9月,全市第一家商圈警务室————宁化派出所宝龙商圈警务室应运而生。警务室成立以来,服务商圈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有商家“保护神”的美称。 如何持续擦亮平安“金字招牌”,管理好商圈治安?2018年2月,刚到商圈警务室的林城有些犯难。做过特警,干过刑侦、治安,但对于商圈警务,他则完全陌生。 林城决定先以安防队伍为切入口,开展商圈人防建设。商圈原有公安、保安、物业等各支防控队伍,人员、装备充分但商圈内保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各支队伍间的配合度不高。 针对这一短板,林城发挥警营教官的教学经验,专门给商圈内保人员定期开班授课,传授法律知识及防卫器械使用技巧,同时,常态化组织各支队伍实战演练,提升队伍间协作配合能力,构建起商圈立体高效的人防体系。 在熟悉商圈实际,强化安防力量后,林城又投入到商圈应急预案、安保工作细则等商圈管理规范制定中,通过制度的形式将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他分析问题很独到,细节都能把控到位,制定的方案可行性强。”共同参与商圈应急预案策划的物业经理王先生评价道。从“1+6+1”到“1+6+N”,苏万宝商圈治安防控勤务机制日益成熟完善,治理经验成为各大商圈借鉴的样板。 探索机制建设的同时,林城也没有停下警务科技创新的脚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不断学习、扩充知识储备,主动对接各方资源,积极探索商圈“大数据+治理”模式。先后参与自主研发多个系统平台服务商圈治安防控工作,为商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近年来,他参与的科技创新项目在省、市比赛中数次斩获佳绩,去年11月,苏万宝商圈安保联动中心被福州市公安局授予“十佳科技示范点”称号。 “铁脚板”+“为民心” 绘就警民共治平安图景 “沉入、融入商圈,密切联系商户,是警务室建立以来工作理念,也是做好商圈工作的法宝。”林城说,他每天坚持入店入摊位走访,汇集、收集民意,实时掌握治安动态。9月30日,国庆节前夕,他就走访了辖区40余家商户,针对辖区13家文化娱乐场所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 “林警官,你帮我看看这是不是诈骗啊?” “林警官,隔壁废品店声音太大了,你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把根扎在基层,把心扎在社区,在商圈工作的六年间,林城与商户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买卖、租赁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会不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呢?答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即参与盲盒抽奖哦!”8月9日,祥坂夜市反诈摊位前,人头攒动,一问一答间,群众参与热情不断高涨。这个火爆的反诈摊点是林城与商户共同组建的。 在这之前,辖区商户多次向林城反应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在日常增加反诈宣讲频次的同时,林城萌生了组建反诈队伍的想法,并在商圈公开征集志愿者。听到这个消息,辖区商户踊跃报名。“今年初我遇上电信网络诈骗,还好林警官及时劝阻了我。为人为己的好事情,我第一个报名!”商户张大姐说。 除了征集到的30余名商圈商户志愿者,林城还发动辖区银行、企业的力量,组建起商圈“反诈联盟”。“反诈联盟”通过“购物+”注册反诈APP、“说反诈知识送小饮品”等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反诈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开展15场反诈宣传活动,发动千余名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辖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比降30.7%。 “枫桥经验”+“把脉问诊” 营造稳定和谐营商环境 在商圈这种特殊环境下,小事件如果不及时处理,往往容易演变成“大问题”。密集客流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考验着管理者的治理能力与水平。 7月中旬,辖区商户张先生因搬运装修物料不慎致电梯损坏,双方就赔偿问题争执不下,电梯迟迟得不到修缮。了解情况后,林城当机立断让商圈物业先行垫付检修费,并组织双方沟通。他了解到问题的症结在于张先生认为是电梯本身存在问题,不愿意承担高昂的赔偿费用。于是,林城将电梯的日常运行状况、检修记录及损坏维修责任书整理成报告。拿到这份详细报告的张先生,态度终于缓和下来,承担了赔偿责任,纠纷得以及时化解。 为守护商圈,林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商圈治理工作中,他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摸排,精准把脉问诊,开出化解纠纷的良方。 商户集聚就避免不了商户间的同质化竞争。不久前警务室频繁接到关于商圈一家火锅店噪音扰民的举报,多次走访后,林城发现噪音扰民是假,利用举报竞争客户是真。原来,不远处另一家火锅店与这家火锅店的经营菜品很类似,两家店员因为争抢客人经常发生“摩擦”。 “做餐饮是商家越多的地方生意越好,还是商家越少的地方生意越好。”林城从经营理念到法律法规,从找准定位到提升价值,围绕商户的切身利益和长久发展阐述道理:同行不一定就是对手,也可以是同伴,要突出店铺特色,开展良性竞争。在林城多次组织双方协商后,双方终于解开心结,握手言和。 找准病灶,精准开方,靶向施治,林城将商圈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他化解商圈内矛盾纠纷120余起,收到群众锦旗10面。 车水马龙,人群熙攘,苏万宝商圈演绎城市繁华图景。对于林城来说,守护繁华是责任,他用辛勤、智慧与巧思,守护这座城市勃发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 林珊 通讯员 张莉莉)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