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诏安县检察院做优做强“好屋边”刑事和解品牌———— 三段式“诊疗”,轻罪治理有了“新枫景”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31日讯 红色乌山脚下的诏安县检察院,有这么一群“医者仁心”的检察官。他们精准把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运用“好屋边”刑事和解机制,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医治”当事人的各种“疑难杂症”。一直以来,该院以办理好轻微刑事案件为突破口,组建刑事和解工作团队,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介入,切实保障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良性运作,追求“以和为贵”的检察梦想。 “好屋边”刑事和解机制促进矛盾纠纷化解,而诏安县检察院刑事和解“联合诊所”是如何“把脉、开方、回诊”的呢?检察官通过三段式“诊疗”,为轻罪治理描绘了一幅幅“新枫景”。 事前重调查,“把脉”找病根 2021年,检察长邱远典履新诏安县检察院后,推动在霞葛镇司下村设立“好屋边”刑事和解工作站,组建由检察业务骨干和退休党员构成的调解队,并强化公检法司联动,打造全方位司法和解队伍。针对复杂纠纷,诏安县检察院与县乡村多个部门和机构共同健全研判会商机制和通报预警机制,加强联动配合,确保办理每起刑事和解案件时至少入户一次,走进现场充分了解信息,为调解做足背景调查工作。 截至目前,诏安县检察院通过检察调解组这一“联合诊所”,已促成103件刑事案件和解,且所办和解案件均无出现信访上访、申诉上诉的情况。 2023年10月,该院受理了一起涉及残疾人的邻里纠纷案件,检察调解组通过调解与维权双管齐下,有效保障了残疾人老沈的合法权益。 2022年,老沈与原本相处融洽的邻居老陈因“几铲水泥”的小事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案件被移送至诏安县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立即展开实地走访,并与多方深入交流,全面“把脉”案发原因。 经走访调查,检察调解组终于找出纠纷根源。案发时,施工队施工至两户人家门口的路面,老陈担心自家门口路面太低导致积水,便自行用水泥浆加高路面,而老沈则担心此举会影响自家排水,上前阻止未果后,一气之下用铁锹铲了老陈加高的水泥路面。双方因此激烈争吵并发生肢体冲突,导致老沈受伤。 事中重调解,“开方”促和解 面对纠纷,“病因”已明,检察官面临着如何“开方”治病、避免矛盾升级的挑战。为迅速平息争端,检察官邀请了当地有声望的老党员和村干部参与调解,并动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共同构建“和谐法网”。 在调解过程中,检察调解组采取“先分后合”的策略。在“先分”阶段,检察官与村干部多次沟通,对双方分别做思想工作。考虑到老沈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承办检察官便前往老沈家中了解情况、座谈沟通。经实地走访,检察官了解到案发后施工队已将路面铲平,方便整个通道排水,但案件双方当事人仍不同意和解。 在深入调解的过程中,检察官发现矛盾的核心并非仅仅是排水问题。原来,老沈之所以不愿和解,是认为老陈没和自己打招呼就垫高路面,导致积水往自家流,觉得老陈欺负他是个残疾人;而老陈不道歉,是因为觉得老沈小题大做、无理取闹。 “心病”还需“心药”医。针对这一“心病”,检察官开出了“后合”的“药方”。检察官通过组织听证会和开展双方会谈,帮助双方消除误会,让老沈明白老陈并无恶意,并强调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案发后路面排水情况已改善,无须再担心积水问题。在检察官的耐心劝解下,老沈和老陈终于解开心结。今年11月,检察官为双方开出“和解处方”,促成双方签订和解协议书和谅解书,老沈接受了老陈的赔偿金。 从“拳脚相向”到“握手言和”,这一转变得益于诏安县检察院的及时介入,并开出“对症下药”的“良方”。今年以来,诏安县检察院刑事和解“联合诊所”共为当事人制作了20份“和解处方”,见证了邻里关系修复的每个过程。 事后重“调和”,“回诊”求平和 从“就案办案”到进一步拔除“病根”,通过“治本”实现根治“已病”、杜绝“后遗症”的法治效果,确保了矛盾纠纷彻底化解。 “好屋边”刑事和解工作站检察官在案结事了后,仍时不时进行“回诊”,动态掌握当事双方和解之后邻里关系“创口”的愈合情况。针对老沈的特殊情况,承办检察官与老沈所在村委会沟通,帮助营造理解、尊重、关心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同时与残联对接,了解有关残疾人的帮扶政策,希望能将特定群体“保护网”织得更密。 今年12月4日,在第11个国家宪法日当天,老沈特地到诏安县检察院送上锦旗,由衷感谢检察官坚持不懈的调解工作。 “你们两家现在相处得还好吧?”“好了好了,误会解开了,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实在不应该。”借着老沈送锦旗的契机,检察官又关心起了老沈、老陈的近况。随后,检察官还与老沈约定时间回访,打算适时谈话加速邻里关系愈合。 “以前我们有矛盾都是自己瞎解决,有时候越弄越糟。现在有了检察院‘好屋边’,我们有了说理的地方,问题也能更快更好地解决了。”霞葛镇司下村党总支书记、“好屋边”人民调解员江子传由衷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诏安县检察院调解后都会为当事人建“诊疗手册”————“回访一览表”。检察官会以半年为期,对达成刑事和解的当事人采取电话关心、实地走访、多方座谈等方式“回诊”。2024年以来,“好屋边”刑事和解工作站共计回访17次,为刑事和解案件建档立卡20件次。 “好屋边”刑事和解工作站检察官通过三段式“诊疗”,以“医者心”开出一个又一个“和解良方”,持续探索社会矛盾的“修复术”,让“枫桥经验”在诏安县落地生根,绽放村居和谐“新枫景”。2023年,诏安县检察院“好屋边”刑事和解机制入选漳州市检察机关“一院一品”优秀项目。 (本报记者 洪凌霄 通讯员 沈婉捷 沈惠芬)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