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5-01-09 11:08:17

家乡的阳光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清晨六点半,在一丝凉意中回到家乡。下车的瞬间,环顾四周,眼前的景色依然那样熟悉,仿佛时光已倒流,定格在年少时的成长岁月,那是充满乡土气息的孩提时光。

那些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似乎在脑海中重演,带着丝丝感动。不知为何,每每踩在这片土地,总有一份莫名的心安和幸福,因为这里埋藏着太多的爱和牵挂,也许这就是家乡的意义所在吧!

母亲已来到家门口的石阶上,看见是我,惊喜中叫了一声我的小名,“怎么突然回来啦,这么早,也不说一声。”看似责备的语言依然充满温柔,始终含着笑意。

走上一级级石阶,我的愉悦感也在一点点增加,只见左边的菜园已被勤劳的父母打理得井井有条,白萝卜、春菜、鹅菜有序地排列着,一派绿油油,带着蓬勃的生命力;还有数根竹竿旁已经20厘米高的荷兰豆苗在风中摇曳,似乎正在努力地向竹竿顶端攀登。右边石阶之外剩有一块小土坡,是芹菜、韭菜和香葱的领地,面积虽小,但并未影响它们原本应该玉树临风的身姿。

可以想象,回到老家的父母,在这片属于他们的广阔天地里,纵然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和雅兴,也不失这份自得和满足。

和母亲一起走到家门口,父亲刚好掀开塑料窗帘走出,“回来啦,怎么这么早到家,饭还没吃吧?”不爱笑的父亲看似平淡的话语中同样带着欣喜,我听得出。

“还没,你们吃了吗?”

“也没有,刚准备吃。”一向早起的他们,吃早饭也是早的。

短暂闲聊之后,餐桌上便有了三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和两个大馒头,还有一个熟鸡蛋。我知道,鸡蛋是母亲刚刚煮的,并非他们早餐的日常。我懂了,把认为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们已成为他们永远改变不了的习惯,不管处于什么年代,不管生活是贫困还是富足。

简单早饭后,冬日暖阳已将温暖洒向大地,家门口的空地上,阳光已然光临,黑的瓦、白的墙、绿的叶、红的花,还有一只闲庭信步的小黄狗,一群叽叽喳喳的小母鸡,沐浴在光中的一切,都在享受着这份美好,充满暖意。

在柔和的暖阳中,一部生活情景剧上演了,主角便是父亲和母亲。

家门口的空地上,一把小竹椅、一捆30公分原木薄片、一把黄藤条、一个空纸箱、一碗白乳胶、一把剪刀、一只防滑手套、一副老花镜、一条蓝围裙,这些是母亲的全部“道具”,她的戏份是把木片做成一个个结实的小圆圈:木片一端沾上白乳胶,弯成圆形,两端相叠,剪一小段藤条绑定。

搬一张小凳子坐在母亲对面,看着她认真熟练地操作着,一个个圆圈陆续从她手中跳到纸箱里,慈祥的面容带着平静。母亲说,做一个圆圈5分钱,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做1000个,言语间带着一种自豪和知足。

阳光下,突然觉得这个场景倍感熟悉,想起来了,那是在我上小学的一个冬日,那日因高烧40度无法上学,在打针吃药后的休息时间,干活的母亲让我坐在门前晒晒太阳,场景相似,只是母亲已不再年轻,多了额上深浅的皱纹、头上闪光的白发和鼻梁上的一副老花镜。

还有什么不一样呢?对了,是少了左邻右舍的喧闹,随着曾经的老人驾鹤西去,曾经的孩子长大离开,或者县城购房搬迁,老家变静了。

和母亲聊起这个话题,“现在这里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平时很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多点人。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这一辈已经成为最老的一辈了。”母亲的话语中似乎带着一种怀念,也许是怀念那些相伴过的邻居,怀念那段年轻着的岁月。

房前的广场上,父亲的这场戏份是晾衣服。父亲细心地整理着每一件衣服,来回调整衣服的晾晒位置,像在努力完成一项重大的任务,那样用心、那样认真,宛若一名阳光下的“舞者”。

看着阳光下的这一切,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就像此时照在身上的光,少了夏日骄阳的炙热,却有冬日暖阳的柔和。

想起曾经看到的日出日落,无论是朝阳还是夕阳,都同样美丽、壮观、醉人,都是大自然送给大地的馈赠,就像眼前的父母,何尝不是生命给予我的馈赠。

曾经的他们如朝阳,蓬勃带着希望,相逢之日起,便成为那道陪伴成长的光芒,照亮人生的道路;如今的他们如夕阳,柔和带着温暖,呵护之行后,便带来那片流光溢彩的晚霞,映红生命的天空。

陪伴着年老的父母,沐浴着家乡的阳光,心中弥漫着温情,因为这道光有他们,这道光似他们。

(林祥娥)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