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1-22 11:29:26

周宁县浦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20多年邻里纠纷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周宁县浦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20多年邻里纠纷————

让柴房不再挡路了…………

“谢谢你帮我们几个邻居化解20多年的矛盾,解了我们这么多年的心结,现在大家出行方便多了!”日前,周宁县浦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对成功化解的一起持续20多年的邻里纠纷进行电话回访时,当事人肖某甲感激地说道。

柴房挡路 引发邻里纠纷

当事人肖某甲、肖某乙、肖某丙、肖某丁均居住在浦源镇萌源村,4栋房屋相连,系邻居关系。20多年来,肖某乙的邻居以其搭盖柴房占用道路、影响邻里出行安全为由,多次向肖某乙提出意见,要求肖某乙排除妨碍、将杂物置于别处。尽管村干部多次尝试进行协调,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无奈之下,肖某甲到浦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浦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该纠纷后,调解员认为,这是一起积怨多年的纠纷案件,化解的关键在于“解”字,不仅要平息事端,还要解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调解员随即联合村干部进行实地查看,认真听取各方当事人倾诉,耐心沟通。

“大家公用的路面,你家搞个柴房占了几十年了,村委叫你拆你也不拆。”

“这地使用权是我买了,我为什么要拆,我就是不拆…………”

调解现场,各方当事人情绪激动,对集体道路的占用问题各执己见,意见分歧严重。

走访调查 查清来龙去脉

在当事人争执的过程中,调解员根据各方陈述,快速发现化解矛盾的关键————明确柴房所占据的地块使用权究竟归谁所有。

为此,调解员一边稳定当事人情绪,一边从情理法角度做当事人思想工作,并对周边群众进行走访调查,邀请测绘公司实地测绘、前往村委翻阅资料,全面了解事件的背景和细节,最终弄清纠纷的来龙去脉。

原来,1982年4月,肖某乙的丈夫(已故)向浦源公社萌源大队购买了萌源加工厂旁边的土地使用权,交款168元,有萌源大队交款日记账,没有土地具体面积及“四至”范围。

1997年3月,萌源村民委员会筹措萌源小学教学楼、村自来水建设项目资金,经会议讨论通过将坐落于萌源村新街原村委会集体所有茶叶加工厂土地进行公开拍卖,就将肖某乙其中一小块土地一并拍卖。为了占有该地块且不被村集体使用,肖某乙在该地块上搭盖柴房堆放杂物。

20多年来,附近的邻居认为肖某乙擅自搭盖柴房,不仅占用村集体土地,还影响了附近邻居出行,让其拆除柴房均置之不理。肖某乙则认为自己购买了地块使用权,只是地契丢失。

最终,调解员通过梳理相关资料以及开展实地测绘、数据比对,证实该搭盖柴房地块使用权确属肖某乙所有。

释法说理 巧解邻里心结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明确地块使用权权属后,调解员再次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协商,并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帮助做思想工作,向各方当事人释明法律规定。

同时,调解员和乡贤引导各方从大局和村集体利益出发,通过耐心沟通让他们认识到邻里之间友好相处、互相体谅的重要性。

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各方达成调解协议:肖某乙同意将搭盖柴房部分土地面积7.31平方米让出给萌源村委会用于道路建设用地,由萌源村委会安排人员清理该地块堆放的杂物,肖某乙承诺今后不在该地方堆放杂物。肖某甲、肖某丙、肖某丁同意服从村庄统一规划,遵守原萌源村委会土地拍卖相关要求,保留相应面积作为村庄道路建设用地,保持地面通道整洁、干净,方便周边邻居通行、采光。

邻里之争是常见的“小事”,但也是群众心心念念的“大事”。至此,一起持续了20多年的邻里纠纷终于得以平息,不仅移除了挡路柴房,还解开了邻里之间的心结。

(本报记者 王淇锋 通讯员 谢慧敏)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