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至,法相伴。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喜庆而繁忙的节日里,无论是返乡探亲、走亲访友,还是购物消费、出行旅游、值班加班,都可能涉及各种法律问题。因此,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于保障自身权益、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记者邀请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江沁选律师从身边的小事出发,通过一系列生动案例,解读春节期间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和应对策略,帮助大家过一个安心、放心、开心的春节。 情节一:娱乐与赌博之间的界限 过年期间,小陈(化名)与朋友小刘(化名)联系牌友一起打牌。在打牌过程中,小陈提供场地,小陈与小刘合伙开起牌局,通过“推筒子”“扎金花”等方式,二人以10%的比例从中“抽油水”。之后,牌友口口相传,都到小陈和小刘组织的牌局玩。数天内,小陈、小刘通过组织牌局从中抽头渔利共计1万余元。 不久,民警在小陈住处将小陈、小刘及多名参赌人员查获,现场查扣现金6500元。由于小陈、小刘以营利为目聚众赌博,检察院以赌博罪对二人提起公诉。最终,二人因犯赌博罪均被判处刑罚,其他相关参赌人员均受到行政处罚。 问题:如何区别正常娱乐和赌博? 律师解答 江沁选律师:正常娱乐与赌博在法律上存在显著差异。 赌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有专门的组织者通过组织赌博活动从中抽头渔利,涉及金额较大,可能严重影响参赌者的生活和工作。赌博手段丰富多样,既包括传统的棋牌游戏,亦涵盖了网络赌博等新兴模式。判断是否构成聚众赌博,需综合考量赌博规模、赌资数量、参与人数及抽头渔利金额等多个方面。例如,组织3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累计达5000元以上;或组织3人以上赌博,赌资累计达5万元以上;或组织三人以上赌博,参与人数累计达20人以上等情况,均有可能被认定为聚众赌博。 正常娱乐通常以消遣、放松为目的,参与者之间不涉及大额金钱输赢,往往是亲朋好友间的自发行为,没有专门的组织者从中获利,金额较小且不会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然而,亲属之间打麻将若涉及的赌博金额显著较大,超出家庭娱乐的范畴,或者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特别是存在组织者从中抽头渔利的情况,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被视为赌博。 法律上,赌博构成犯罪,将受到刑事处罚,如徒刑和罚金,而正常娱乐则不被视为犯罪行为。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区分正常娱乐与赌博,以健康、文明的方式进行娱乐活动,远离赌博行为。 ■普法提醒 亲友娱乐怎么避免触及赌博的法律红线? 亲友娱乐活动是人们社交和放松的重要方式,当涉及金钱输赢时,就需要格外注意避免触犯赌博的法律红线,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活动以娱乐为目的:亲朋好友间的娱乐活动应以增进感情、放松心情为主要目的。避免将赢取财物作为主要目的,这是区分娱乐与赌博的关键因素。 2. 控制赌资规模:参与活动的各方应事先约定赌资的上限,确保不超过个人经济承受能力。同时,根据地方法规确定“赌资较大”的标准,避免触碰法律界定的红线。 3. 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并遵守当地关于赌博的法律法规,确保活动不违法;对于网络赌博等新型赌博方式,应提高警惕,避免参与。 4. 避免围观赌博:遇到赌博活动不要围观,以免被误认为是参与者而受到牵连。 5. 尊重他人意愿: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是自愿参加,没有人被迫参与或感到压力。 此外,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一步确保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1. 在活动中强调娱乐性质,避免过度竞争和金钱纠纷。 2. 如果活动涉及未成年人,应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权益,避免他们参与可能被视为赌博的活动。 3. 在活动前后,可以提醒参与者有关赌博的法律后果,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 情节二:距离再近也不能酒驾 过年走亲访友难免要喝上几口,小余(化名)与朋友聚餐时喝了7瓶啤酒。散席后,朋友劝告小余不要开车,小余嘴上答应着,但想着居住地离聚餐点才1公里,便驾车上路,哪知道刚右转弯就遇上夜查的交警。小余懊悔地表示,其觉得家离得近,找代驾不划算,才选择酒后驾车。最终,小余因涉嫌醉驾被依法处罚。 问题:酒驾、醉驾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律师解答 江沁选律师:酒驾、醉驾行为后果严重,不仅危害公共安全,还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酒驾、醉驾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根据血液酒精含量,将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吊销驾驶证甚至拘留。若达到醉酒标准,还将触犯刑法中的危险驾驶罪,面临刑事处罚。此外,若因此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受到更严厉的刑事处罚,并终生禁驾。若小余为党员,还可能受到党内纪律处分。 ■普法提醒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如何避免触及法律红线? 春节期间,是家人团聚、朋友聚会的欢乐时刻,但请务必记得“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提醒: 1. 提前规划:如果您计划饮酒,请提前安排好代驾、公共交通或共享出行服务,确保有安全的回家方式。 2. 指定代驾:在聚会前指定一位不饮酒的朋友作为代驾司机,确保每个聚餐都能安全到家。 3. 互相提醒:作为朋友或家人,相互之间要提醒和监督,不要让任何人酒后驾车。如果亲友打算酒后驾车,应及时劝阻,并帮助他们安排其他交通方式。 4. 了解法律法规:清楚认识到酒驾醉驾的法律后果,包括罚款、吊销驾照、行政拘留乃至刑事责任,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5. 拒绝侥幸心理: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影响判断力和反应速度,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记住,酒驾没有“安全”的标准。 情节三:孩子的压岁钱谁来管? 春节期间,小孩子都会收到新年压岁红包,此时有一个问题引起大众讨论,小孩子的压岁钱算谁的?父母能不能花孩子的压岁钱?孩子的压岁钱该不该上交? 问题①:压岁钱是长辈对于晚辈的赠与,根据法律该如何处理? 律师解答 江沁选律师:《民法典》对压岁钱的性质、归属、由谁管及怎么用作出详细的规定,在离婚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抚养费纠纷等司法实践中也对压岁钱与夫妻共同财产、抚养费作出区分。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是一种典型的赠与行为,其中长辈是赠与人,孩子是受赠人。一旦孩子接受压岁钱,赠与合同即成立,压岁钱成为孩子的个人财产。 律师解答 江沁选律师: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该法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简单来说,就是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收压岁钱,因为这是纯获利益的行为。而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需要由其父母同意才可以收压岁钱。《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因此,对于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红包由父母代为保管;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红包由谁保管,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 ■普法提醒 孩子手握压岁钱,应注意什么? 春节期间孩子收到压岁钱,从法律安全角度,家长可参考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的选择: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财产权,不能将压岁钱视为自己的或家庭的财产随意支配。要遵循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充分尊重其真实意愿,引导他们合理管理和使用压岁钱。 2.警惕诈骗行为:春节期间也是各类诈骗案件的高发期,家长要提醒孩子警惕陌生人以各种理由骗取压岁钱的行为。如果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家长或老师沟通,寻求帮助。 3.避免过度消费:要教育孩子避免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科学理性地消费玩具、文具、零食、游戏等产品。 情节四:禁放区域燃放烟花 2025年1月1日0时许,李某与徐某在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某商业综合体西侧停车楼,违反济南市烟花爆竹燃放规定,在禁放区点燃随身携带的加特林烟花,朝向道路上空喷射。执勤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二人控制,并对烟花予以收缴。二人的行为引发车辆慢速行驶围观,致使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周边公共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李某和徐某被依法给予行政拘留的处罚。 问题①:李某与徐某的行为违反哪些法律法规? 律师解答 江沁选律师:李某与徐某的行为除了违反济南市关于烟花爆竹燃放的规定,还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李某与徐某在禁放区燃放烟花,不仅危及公共安全,还引发车辆慢速行驶围观,导致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周边公共秩序。根据该法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因此,李某与徐某被依法给予行政拘留的处罚是合理的。 问题②:如果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他人受伤或财物损失,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律师解答 江沁选律师: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意味着,如果燃放烟花爆竹导致他人受伤或财物损失,燃放者需要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赔偿医疗费用、财产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从行政责任角度来看,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以及地方性的燃放规定,禁止在特定时间、地点燃放烟花爆竹。如果违反这些规定,燃放者可能会受到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 如果燃放烟花爆竹导致严重后果,如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例如,可能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罪名。这种情况下,燃放者将承担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等刑罚。 ■普法提醒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需要注意些什么? 1. 选择合适地点:应选择室外空旷平坦无障碍的地方进行燃放,避免在室内、窗口、走廊、楼道、阳台等空间狭窄的地点燃放。同时,严禁在繁华街道、公共场所、建筑、变电站、山林、高压线下以及靠近易燃易爆物品等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合燃放。 2. 注意风向环境:观察风向,避免在强风天气下燃放,以防烟火飞溅造成事故。应确保周围环境开阔,远离建筑物、汽车及其他易燃物。 3. 保持安全距离:小型烟花燃放时观众要远离10米,大型烟花燃放时观众要远离100至200米。 4. 准备防火设施:燃放烟花时,身边应备有灭火器、沙子或水等防火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5. 严格遵守禁放规定:明确当地的禁放区域和时间,不要在禁放时间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 6. 清理现场:燃放后应仔细检查,如果发现烟花爆竹残片上有阴燃火星时,要立即采取用脚踩灭、用沙土扑灭等有效措施,确保将其熄灭。 普法后记 节前的法治教育,不是冰冷说教,而是温情守护。让群众在张灯结彩中懂法、守法,用法治护航团圆,才会让每一个节日都过得平安喜乐、温馨美满,让我们共同守护安稳防线,平安过好幸福年。 (本报记者 王思琦)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