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当忆及在马来西亚过春节的经历,常用一句歌词形容,那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从中国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同样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以及对家的思念、对传统的坚守和对未来的祈愿。但另一方面,马来西亚的年又在蕉风雨林中带上了南洋风味,别具风情。 在马来西亚,农历刚刚进入腊月时,就已拉开春节的序幕:街头巷尾流光溢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在华人聚居区,官员和各界知名人士忙于将带着新春祝福的春联送入千家万户;超市、商铺售卖着传统的窗花、福字等春节装饰;商场、公园的节日氛围拉满,各类主题装饰纷纷换上“大吉大利”“花开富贵”等充满寓意的“中国装”;华人家庭更是陆续开始大扫除,远行的游子则准备着回家过年。 不仅如此,华人社区往往会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花车游行、烟花汇演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让不同族群的人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以上所言,是马来西亚春节文化中让人感到“熟悉”的一面。事实上,下南洋的华人来到马来西亚后,秉承中华“和”的文化传统,和当地文明互鉴、融合,让春节文化融入当地特色。比如,舞狮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活动。马来西亚华人创新性的发展出高桩舞狮表演,舞狮者功夫了得,身轻如燕,跟着锣鼓的节奏,一步步登上桩子,赢得阵阵喝彩。 又如,美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元素。马来西亚民众过春节,有一个极具特色的环节————“捞生”。那是在一个大圆盘里,以鱼生为主材,搭配生菜丝、胡萝卜丝、黄瓜丝、芹菜丝、紫包菜等色泽丰富的配菜,再佐以白芝麻、花生碎、酸甜酱、五香粉等调味。多人围桌而立,一起用筷子反复把食材高高捞起,同时还不停喊着“发啦、健康、如意”等吉祥话。在粤语里,“生”与“升”谐音,越捞越“升”,是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新春之际,处处可见十余桌乃至数十桌民众一起“捞生”,“旺啊”“发啊”的声音愈喊愈高,欢乐热闹的场面极具感染力。 除了“捞生”,当地各族的特色小吃,如椰浆饭、沙嗲等,也进入马来西亚华人的新春餐桌,让“舌尖上的春节”更加丰富多彩;过年期间祭神、祭祖的年饼中,有一种“粿加必”(Kuih Kapit),原本是当地马来西亚人和娘惹的传统饼食,也成为春节必不可少的节令食品。 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马来西亚华人还有一个独特的“抛柑接蕉”习俗。该习俗最初是青年男子向海中抛苹果期盼早娶贤妻,姑娘则抛柑橘希望觅得如意郎君,后来演变成女抛柑橘、男掷香蕉。如今,这一习俗已成了当地许多单身男女寻觅好姻缘的绝佳良机。 春节源于中国,如今已走向世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之一。在多元文化融合共处的马来西亚,春节文化已走出华人族群,影响到马来西亚社会其他民族。多位马来西亚领导人也曾在春节之际指出,春节代表了孝道、重视家庭等理念,这些理念在各个民族中都受到认同和重视,应该代代传承下去。 (许丹)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