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慵懒的午后,阳光不偏不倚地洒下。我慵懒地倚窗而坐,惬意地享受着这温暖舒适的时光。 忽然间,风中飘来一股熟悉的味道,那是稻杆和谷糠燃烧之后散发出来的气味,其间还隐隐夹杂着丝丝缕缕的酒香。这是炙酒的味道,也是独属于过年的味道。回忆随着酒香缓缓地蔓延开来。 记得小时候,每到腊月,各家各户就开始筹备酿酒事宜了。母亲自然也不例外,她总会酿制几缸香甜的米酒。这米酒,一方面是为春节招待客人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用来犒劳辛苦劳作了一整年的家人。母亲认为酿酒是农村女子必须掌握的技能,所以每次酿酒的时候都会把我叫上。 甜酒的选料和工序颇为讲究。簸箕、酒缸、锅都要用布荆叶清洗,据说布荆叶的汁液不但能去除异味,还具备清洁的功效。酒缸、棉袄、稻杆等酿酒所需的物品,也需放在太阳下暴晒来杀菌消毒。 当酿酒的前期工作完成后,母亲就会把浸泡得绵软的米捞出来沥干水分,然后放到锅里开始蒸煮。母亲一边忙碌一边说道:“老话说得好,‘蒸酒做豆腐不敢称师傅’,再厉害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所以每个环节都得认真对待。糯米和水的比例相当关键,水多了米饭就会烂糊,酿出的酒也会浑浊不清;水少了米饭就硬,出酒娘就少。”母亲用锅铲测试好水位后,盖好锅盖,再用湿毛巾把锅盖边缘的缝隙捂严实,最后在锅盖中央横放一把刀。我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每次蒸糯米饭的时候都要在锅盖上放刀呢?母亲听到我的问题后,“噗哧”一声笑了出来:“这是我奶奶教我的,放把刀辟邪,妖魔鬼怪就不敢靠近了。”母亲的笑声明显带着怀疑的意味,不过为了能酿出一坛好酒,她还是按照长辈交代的方法去做了。 “蒸酒时烧火可有讲究了,火小了就会烂皮不烂骨,火太旺的话,锅底的米饭容易烧焦。”母亲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不断传授着她的经验。土灶里的柴火烧得正旺,黄色的火苗不停地舔舐着锅底。不一会儿,厨房里就弥漫起袅袅的热气。 等到米饭出锅的时候,母亲会给我们盛上一小碗,撒上些白糖,让我们解解馋。或者把锅巴揉成饭团分给我们兄妹三人吃。出锅的米饭晾凉在大簸箕里,摊开散热。趁着米饭还有一丝余温,把提前研磨成细粉末的甜酒曲均匀地洒在上面并搅拌均匀,酒曲和米饭的比例决定了这缸酒娘的量多不多、味道甜不甜。事先沾点凉开水会让酒曲更容易洒开。洒一层酒饼屑,再放一层糯米饭,搅拌均匀有助于米饭更好地发酵。米饭放入酒缸后要弄平整,中间还要挖一个酒井,用来储存发酵后的酒娘。用晒热的毯子盖住缸口,再用绳子扎紧。然后把它搬进灶台后面事先准备好的稻草窝里,再盖上大棉袄,放上桃枝、丝茅,还有锄刀。母亲口中念念有词,大概是在祈求已故的先人不要去偷尝酒,等酒酿好了再给他们奉上。 酒在发酵过程中,会飘出浓郁且诱人的香甜气味,那股香味令人垂涎三尺。待酒充分发酵之后,母亲满怀期待地揭开毯子,一看到酒井里满是酒娘,母亲的脸上瞬间就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母亲拿着汤匙,极为小心地舀起酒糟,脸上带着一丝急切又满怀期待的神情,轻轻抿了一口。接着,她吧嗒起嘴唇,全神贯注地品味着。刹那间,她的眼中闪现出惊喜的光芒,脱口而出:“哇,好甜!”当然,她不会忘记让我也尝上一口。那甜酒糟的滋味美妙至极,只尝一口,就会让人忍不住想再尝,那美味实在难以抵挡。母亲的脸上满是幸福、愉悦与满足。对于客家女人而言,能酿出一缸醇厚香甜的米酒,可是她们的骄傲与荣耀呢! 每个人心中都珍藏着一种历久弥香的味道,这种味道不仅仅与食物有关,更是一种情怀。就像香甜的客家米酒,它承载着客家人的质朴、勤劳与智慧,也承载着我们对过年的美好回忆。 (刘志华)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