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2-11 12:03:36

“侨友”曾敏钦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如何护航好经开区企业发展?如何服务好赤港侨居群众?作为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的社区民警,这是莆田市公安局江口派出所三级警长曾敏钦最常思考的问题。

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位于莆田市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莆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这是一个东南亚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独具特色的侨民之乡。60年前,东南亚华侨大量归国,而原先涵江的赤港华侨农场便是他们的家园之一。

“外地人包一块‘侨乡’地”,出身厦门的曾敏钦怀着从警梦来到了莆田,驻守在兴化湾滨海新城,这一守就是十年。

从一开始不会本地话,还得用“手语”跟只讲越南话的侨居老人“唠嗑”,到如今串街走巷、对答如流。从不习惯到习惯,曾敏钦怀揣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公安工作的一片热忱,坚持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忠诚守护平安,成为群众口中亲切的“侨友”。

搭起警企“连心桥”

111家大小企业、上千名员工。“护航经济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好?”实际上,在曾敏钦心中早有答案。安全检查、流动人口管理、警企联席会制度建立、应急处突、道路交通规划、反诈宣传等大小事务,全都在“经济护航‘笔记’”之列。

“必须要发动群防群治的力量,调动企业自身的潜力,共同做好安全生产保障工作!”曾敏钦通过建立警企联席会制度,联合企业安全负责人、园区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园区企业进行消防检查、安全生产检查、应急处突处置演练,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并组建了民警带头、专职网格巡逻员带队、治安积极分子和企业保安共同参与的巡防队伍,推动形成“警务主导、企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

“徐总,你们新招聘的这批员工没有进行流动人口登记,今天下午我们正好过来,就在企业这边直接登记,顺便也开一场反诈宣讲会,帮忙组织一下。”每周的“警企座谈会”上,曾敏钦都会向企业收集阶段性诉求,时刻掌握企业动态。

“大家都别着急,耐心等待,我们会与司法所、劳动监察等部门联合处置,一定会在年前协调下来!”去年,临近春节,赤港片区某企业生产线负责人卷款跑路,企业老板以资金链断裂为由拒绝再次支付,务工人员因无处讨要工资选择报警。曾敏钦第一时间联合司法所、侨联以及当地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侨胞,通过多部门联调,最终说服相关人员筹措钱款代付了这笔工资。

“作为一名经开区民警,就得每天都走到企业中,把企业的事拴在裤兜上,件件有落实、桩桩有效率。”曾敏钦说。

当好侨居群众“主心骨”

“嗯,王姨这越南河粉味道可真不错呀,不愧是‘网红粉店’!”位于赤港农场的“王太越南”河粉饭店是附近的一家网红餐厅,老板王姨正是从越南回国的侨民之一。

因为语言、习俗不同,曾敏钦刚到赤港时常常吃“闭门羹”,只能通过走访时间的积累才能真正融入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里。

多年来,他始终秉持“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理念,一有空闲就到辖区走访,从熟悉每一条街道、每一户居民做起,用脚步丈量社区,以真心换取信任。

2024年2月,曾敏钦在走访中得知,辖区居民刘某的孙子至今未落户,儿子儿媳常年在国外工作,加上刘某今年70多岁了,行动不便,就一直没有到派出所办理。他一回到所里,便与户籍民警对接,详细了解回闽落户的相关流程和所需材料,指导刘某完善相关材料,最终成功为刘某的孙子办理入户手续,解决无户口难题。

曾敏钦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靠前服务职能,延伸“一站式”服务触角,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户籍大厅”,为急需办理身份证、居住证、回乡证等业务的人员,开通办证绿色通道,集中预约办理,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以来,共帮助群众办理户籍业务80余人次。

基层一线是矛盾纠纷的源头,也是解决问题的主场。多年来,曾敏钦坚持工作在前,下好矛盾排查的“先手棋”,织好调解纠纷的“联络网”。久而久之,群众碰到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曾敏钦。

2023年2月,赤港部分小区拆迁,一小区居民因邻里搬迁问题发生口角,双方“剑拔弩张”。经了解,是林大妈因老房屋搬迁过程中,将邻居陈大爷放置在路边的花瓶弄碎,林大妈表示这是公共区域,是对方乱占地盘摆放花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拒绝赔偿。

“邻里之间不要因为这种事伤了和气!”曾敏钦主动联络侨联、村委会等部门,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交流协商。他更是频繁走访、苦口婆心劝导林大妈、陈大爷二人。经过持续不断的沟通与努力,林大妈最终被说服进行了赔偿,而曾敏钦也让陈大爷将剩余花瓶挪到家中放置,邻居之间的误解与隔阂也随之消散。

为拓宽警民服务渠道,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曾敏钦还制作警民联系卡,建立警民联系群,定期推送反诈知识、法律常识、便民服务措施政策,24小时屏对屏、键对键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2024年以来,共在线解答群众咨询300余次,转发各类宣传信息150余条。

“知侨心、办侨事、解侨难,让侨胞安心、放心。”这是曾敏钦开展社区工作的不二信条。

筑起辖区反诈屏障

“多亏曾警官保住我的血汗钱,真的是太感谢你了!”辖区居民吴女士将一面印有“打击电信诈骗 为民挽回损失”的锦旗送到曾敏钦手中,激动地感谢道。

2023年年末,曾敏钦接到预警指令:辖区有群众疑似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必须上门劝阻。他第一时间根据预警电话试图联系吴女士,但多次拨打却无法接通。

经过多方查证,他发现吴女士已经向诈骗分子提供基本信息,便立即进行紧急止付和挂失,并联动银行部门,最终成功挽损23万元。同样的故事发生在2023年8月,曾敏钦与同事密切配合,争分夺秒、紧急止付,成功为园区某企业挽回85.6万元的损失。

打防一体,更要防范为先。曾敏钦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制定不同宣传策略。针对财务人员,就深入剖析“冒充老板”“无息贷款”诈骗手法;针对学生群体,便积极传授“刷单返利”“买卖游戏装备”类识骗技巧;针对老年群体,重点提及“养老产品”“投资理财”诈骗;针对侨民侨眷,积极宣传“冒充熟人”“机票”诈骗套路。

他采取线上“大水漫灌”、线下“精准滴灌”,瞄准重点靶,针对性开展反诈宣防,2024年以来,共开展各类专题反诈20余场,受宣群众达6000余人。

“只要有心办事,不管是什么难事,总能解决。”这是曾敏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扎根社区的这些年,他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钉在工作岗位上,用行动温暖民心、用真心换来真情,不断夯实警务工作基础,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本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林鸿达)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