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2-19 10:48:11

这些网络陷阱正靠近孩子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网络诈骗花样百出,未成年人成“重灾区”。从虚假“游戏代练”到“免费送皮肤”,从“配合调查”到“献爱心”陷阱,今年以来莆田市已有多名学生被骗,我们梳理了其中几个典型案例向大家揭露骗局套路,帮助家长和孩子练就火眼金睛。

13岁学生“免费领皮肤”

被骗2万元

13岁的小王在看直播时看到“免费送蛋仔游戏皮肤”的广告,便按照主播引导进入小程序申请领取,小程序客服却表示未成年人不能领取,并声称因为未成年人玩游戏导致公司被扣款6万元,要求小王配合解除,否则将由其父母承担,甚至可能面临坐牢。

随后,一名自称警察的人添加了小王微信,并打来视频电话,指示小王拿家人手机操作验证流程。小王拿着爷爷的手机,按照对方指示进行“验证转账操作是否异常”,最终导致爷爷账户被扣款2万元。

警方提醒:

不要轻信“免费送游戏道具”的广告,谨防落入诈骗陷阱。任何自称警察、客服等身份,要求配合调查或解除异常的操作,都要提高警惕,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求助。同时,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避免孩子随意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操作。

14岁学生“献爱心”

被骗3.5万元

14岁的小陈在用父亲的手机查看学校作业时,收到一条陌生好友申请,对方声称“扫码即可得红包”。小陈添加好友后被拉入一个群聊,群管理员以“为山区孩子捐款”为由,号召大家献爱心。

善良的小陈也想帮忙,便给山区账户捐了一点钱,但对方却以其是未成年人为由,声称捐款会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损失需由小陈承担。慌乱的小陈在对方语音哄骗下,为使账户恢复正常,偷偷使用父亲的手机进行了一系列充值操作,累计被骗3.5万元。直到父亲发现账户异常,小陈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警方提醒:

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红包诱惑,谨防落入诈骗陷阱。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避免孩子随意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操作。任何涉及资金转账的要求,都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

17岁学生兼职游戏代练

被骗8万元

17岁的小林平时喜欢玩网络游戏。一次,他在游戏中看到有人发布招募代练玩家的广告。在高佣金的诱惑下,心动的小林添加了对方QQ,对方以“缴纳押金”为由,要求小林先转账400元,并承诺订单结束后押金全额返还。

小林照做后,看钱一直没有回款,对方又以“处理回款”等理由引导小林视频连线,视频过程中骗子要求小林提供银行卡方便转款。小林信以为真,因自己没有银行卡便偷偷将其母亲卡号透露给骗子,并在骗子的诱导下将摄像头对准其母亲通过认证,后续其母亲手机便被开通了多个免密支付软件,累计向骗子转账高达8万元。直到对方失联,小林才意识到自己被骗,悔恨不已。

警方提醒:

兼职网络游戏代练存在风险,切勿轻信陌生人。任何要求提前支付押金、手续费的行为都可能是诈骗。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妥善保管支付密码。

17岁学生卖游戏账号

被骗10万元

17岁的小张在闲鱼平台售卖游戏账号,一位“买家”表示有兴趣购买,并添加了小张的微信。随后,“买家”在店铺下单,小张便收到了一条自称是闲鱼官方发的短信,内含发货链接。

小张点击链接后,却被提示需要缴纳手续费。缴费后,页面却显示账户存在风险。此时,“买家”打来语音电话,声称需要“刷流水”才能完成交易,并要求小张打开摄像头,全程对着其母亲手机操作。在对方诱导下,小张在母亲手机上安装了指定软件,并提供了验证码,累计被骗10万元。

警方提醒:

网络交易需谨慎,切勿轻信陌生人,更不要脱离平台进行交易。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更不要轻易扫描二维码或安装不明来源的软件。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

(陈静 陈琦 陈再金)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