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2-20 09:34:38

建瓯房道司法所以杨荣文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一本家训解心结

————建瓯房道司法所以杨荣文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福建一个村子,一条禁砍禁伐的祖训管了600年,造就了195公顷的万木林。” 2015年5月8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凝聚中国社会的生态共识》中提到的一条“禁砍禁伐”的祖训,让《杨荣家训》走进了公众的视野。杨荣,福建建宁府建安县(今建瓯)人,是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曾任内阁首辅。杨荣清廉为官及家风家训的故事蕴含丰富文化内涵。

近年来,建瓯市司法局房道司法所积极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杨荣文化融入人民调解工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乡村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巧用“家训”解纠纷

为教育后辈,杨荣撰写了770字的《杨荣家训》,对后代的德性、学业、耕织等方面提出具体规则,体现了爱国爱乡、洁身自重等理念,教育后人“表里惟一致,玉琢方成器”。

在纠纷化解过程中,房道镇调委员会巧用杨荣家训,引导村民学家训、守家训,从根源上预防矛盾纠纷。

“传世家训,诚以待人”。2024年5月,房道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一起因承包林地交界部分林地、林木归属之间等问题引发纠纷,深刻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随着双方当事人的和解,一起长达20年纠纷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从2004年起,房道镇某村雷某与雷某某因承包责任山毗邻问题产生长达20年的纠纷,其间虽经辖区派出所多次调解,但双方的矛盾仍未化解。面对这一棘手问题,调解员没有气馁。为了解开这个“死结”,调解员从杨荣家训入手,宣讲仁义厚道思想。经过多次宣讲,双方最终放下争议,共同开发争议林地。

“在调解时,我们通过组织当事人重温家训,了解其中的意义,并在调解后,制作含家训的调解协议,推动矛盾实质化解。”房道司法所调解员说道。

善用“故事”化矛盾

房道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多种形式宣讲杨荣文化800余次,并聘请专职调解员,用杨荣故事现场宣讲融入调解,让纠纷高效调,快速解。

2024年8月,林某在工地施工受伤,与包工头王某因赔偿费用产生纠纷。调解员在了解事情原委后,先将双方法理责任理清,并讲述了杨荣先祖舍财救人的故事。

“杨荣先祖,看似没得到什么财富,实则不仅自身福德增长,还福泽绵延惠及子孙…………”经过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解,王某深受触动,自愿提高赔偿金额,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房道镇的专职调解员不仅会讲杨荣故事,还抓住本地人喜欢用杨荣故事抒情、解困、化怨、促和等习惯,通过讲述故事方式现场调解,唤起当事人的“仁爱礼仪”文化,引导当事人从内心上化解怨气,比简单的说教讲法律效果更加生动透彻。

勤用“品牌”促和谐

杨家人常常以祖宗的善行懿德熏陶后人,以先贤的优良品格教育后人,利用好有着群众基础好、道德威望高的当地乡贤优势,调解纠纷事半功倍。房道镇调委会吸纳本地有威望的人加入调解员队伍,组建了“杨良元调解室”。

调解室负责人杨良元是调解领域的“老专家”,在调解领域服务奉献十多年。此前,房道镇某村发生了一起因宅基地建房导致相邻关系的纠纷,双方因遗留的土墙权属问题引发争执并发生冲突报警多达6次。

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缓和邻里关系,杨良元组织双方进行多次调解,从邻里和谐角度开导双方,放下对峙,开诚布公和平交谈。过程中他不偏不倚。经过杨良元几天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将杨荣文化融于人民调解,用百姓熟悉的文化和话语化解矛盾,更具柔性和温情,有助于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守护辖区安宁祥和,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新解法’。”建瓯市司法局房道司法所所长苏忠民说。

(本报记者 陈浩)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