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2-25 10:44:32

一场“破冰”的调解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老同学,这事是我考虑不周。”

“我也有错,不该把话说得那么绝…………”

近日,在浦城法院调解室里,一场持续半年的纠纷终于迎来结局。当邹某将14.2万元赔偿款转入吴某账户时,这对曾经的同窗双手紧握,在场法官长舒一口气————这场因意外坠伤引发的“情感与法理”拉锯战,在司法温度的催化下,终以“案结事了人和”画上句点。

时间倒回2023年11月17日,某木制品加工厂门前。吴某正站在货车车厢边缘捆扎木材,突然头顶传来“滋滋”电流声————为躲避横亘半空的电线,他本能地向后闪避,却一脚踏空从高处坠落。

被紧急送医的吴某经鉴定构成两处十级伤残。更让他心寒的是,这场事故将他与老同学邹某多年的情谊推至冰点。自2023年4月起,吴某不定期为邹某装卸木材获取报酬,事发当天正是受邹某指派前往加工厂装车。然而面对赔偿诉求,邹某态度坚决:“他自己不小心摔的,凭什么要我赔?”

矛盾在2025年春节前彻底激化。吴某将邹某、自称合伙人的鄢某及涉事加工厂一并告上法庭,三方却异口同声否认责任:“我们没签过劳动合同!”“他们跟我厂没有挂靠关系!”“我只是路过!”庭审现场火药味十足,赔偿问题陷入僵局。

“既要解开‘法结’,更要化解‘心结’。”面对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承办法官在两次庭审中抽丝剥茧:通过银行流水查明邹某长期向吴某支付劳务报酬,锁定实际雇主身份;调取工商登记证实加工厂与邹某确系挂靠关系;结合证人证言排除鄢某的合伙人身份…………当证据链逐渐清晰,判决本可一锤定音,但看着卷宗里双方年轻时的合影,承办法官却按下“暂停键”。

“现在判了只会加深怨恨。”深谙基层治理之道的承办法官清楚,这类劳务纠纷往往“案结事未了”。他特意将调解安排在春节后,让时间冷却情绪,组织调解工作。

起初三方仍针锋相对:邹某拍桌怒吼“要钱没有”,加工厂老板摔门欲走,吴某抹着眼泪翻出医疗单据。见此,承办法官果断采取“背对背”调解,将当事人分批请入谈话室。

3小时后,转机出现————

“我愿意赔14.2万元。”邹某松口。

“加工厂可以补偿5000元,今天就能到账。”

“只要老邹道歉,零头我不要了!”

当电子转账提示音接连响起,承办法官趁热打铁:“来,握个手,还是老同学。” 这场纠纷最终以邹某当场支付14.2万元、加工厂补偿5000元落幕。

(本报记者 汤仙念 通讯员 张霞 陈佳欢)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