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28日讯 2月24日,在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及泉州监狱民警的见证下,高某家属向4名被害人当场退赔部分款项,双方签订和解协议,高某将分期支付剩余赔偿款项。收到赔偿款后,被害人向民警及执行法官表示由衷致谢。 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高某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能力,谎称要给工人发工资,以资金周转和微信、支付宝限额为由,诱骗曾某、刘某等人向其指定账户转账10多万元。得手后,高某将钱款用于网络赌博。为应付被害人讨债,高某将一份伪造的房产证抵押给被害人以拖延还款时间。后高某主动投案自首。经法院审理,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并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共计12万余元。 “只有积极退赔才能争取减刑”“不履行赔付义务,会被限制高消费,还会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对出狱之后的生活和工作会造成不利影响”…………在泉州监狱民警及集美法院执行法官多次教育与敦促下,高某通过泉州监狱管教民警联系家属,配合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 该案实现纠纷消弭、圆满化解,得益于集美法院与泉州监狱开展执监联动,从源头助力破解刑事涉财产刑案件执行难。 为创新“法院+监狱”联动执行机制,集美法院、泉州监狱召开执监联动工作推进会,共同签订《共建执监联动工作机制备忘录》,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反馈等制度,开展定期会商,共同做好服刑人员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搭建服刑人员与被害人沟通的桥梁。对于服刑人员同被害人达成的和解协议,集美法院、泉州监狱加强跟踪问效,督促服刑人员按期履行,把财产性判项履行情况作为判定“确有悔改”表现的重要考量因素,教育引导服刑人员通过自身劳动及家庭帮教履行财产性判项义务,有效破解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执行难”问题,让财产刑不“空判”。 同时,集美法院、泉州监狱引导服刑人员用积极赔偿被害人的实际行动,以及真诚悔罪的态度,修复被犯罪行为伤害的社会关系,对于积极履行完毕民事赔偿、足额缴纳罚金的服刑人员,法院及时为其开具结案证明,助力服刑人员回归社会,推进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本报记者 余晶 通讯员 海法宣)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