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5-03-06 11:30:46

细节泛涟漪——读《画里有话》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画里有话》

丹青旅者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偶然在书市邂逅“丹青旅者”李海峰的新著《画里有话》,很快地,就从“随手翻翻”到“爱不释手”了。我是被这本书精美装帧的外表,以及“内里”丰富的古代字画图片,和那轻俏灵动的解读所吸引的。

都说古字画的水很深,我是外行,不懂怎么看。李海峰在书籍的开篇序言中,就指引了方向:欣赏一幅字画,先要弄明白它最重要的三项基础信息:其一是身份标签,比如作者,创作年代、作品类别、作品材质;其二是画意,包括: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画?画里的故事、画的背景和意境;其三是画法,涉及构图、色彩、笔法等等。作者认为:“这三项是不变的恒量,弄明白了,一幅经典名画的底层逻辑就彻底通畅了。”

说起来容易,想要“彻底通畅”还真不是件易事!我正琢磨这事,又得到了新启发————书籍介绍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讲到的一句话深深吸引了我:好画一定有细节!

哦,细节!很多“心灵鸡汤”文章都谈过这词。什么“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在建造过程中忽视了石材拼接的细节,可能导致建筑结构不稳,楼房坍塌”呀;什么“一个厨艺高超的厨师,在参加一场烹饪比赛时,因为在最后装盘时没有将盘子边缘的一滴汤汁擦拭干净,与冠军失之交臂”呀;什么“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生产了一批精密仪器,在最后的质检环节,一位细心的质检员发现了一个极小的螺丝存在细微的瑕疵,及时消除了一个安全隐患”呀。想阐明的道理只有一个:细节很重要,可以挺立脊梁撑起天!

可是,生活就是生活,艺术就是艺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有位教授讲课,谈到艺术方面的细节时,他以观赏湖面风景为例:静若止水的风景寡淡无味;一块巨石落水,又让人觉得惊悚;如果一尾鱼在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那该是多么的“养眼”。这涟漪就是细节,它会吸引你的目光,揪住你的心!

这样的比喻,通俗易懂。《画里有话》带你鉴赏北宋张择端绘就的浩浩长卷《清明上河图》,带你看画中藏着的一个个细节:插满山花柳条的轿子,市井人物对视的眼神,拿扇遮面的老者,酒馆茶馆当铺前的幌子。这些细节,有趣有味有温度,能不让你感到兴味盎然?

分析唐代韩干的《夜照白》,作者从“一根柱子,一匹马”说起,一静一动,柱子的直线和马的曲线衬托出马嘶吼着想挣脱缰绳束缚的生命力,让人在无声胜有声中,感受到它内在的力量和精神。但细细再看,你会发现,图中之马居然没有尾巴,是故意为之,还是在荏苒的时光中,墨淡了无痕了?对此,众说不一,留下浩渺的想象空间。

赏完马,再看牛。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头牛平列铺陈,泛泛浏览,还真有些呆板。细看,这五头牛,姿态不一:歪头蹭痒的,昂首阔步的,张口哞叫的,回首吐舌的,若有所思的。再细看,那细腻的用色,居然让你可以感受到牛的体积感和重量感。这样看还不够,还得找细节。赏着赏着,居然让人眼眶湿润了,画里哪里只是讲述“牛事”,分明系着人间的冷暖。怪不得乾隆皇帝欣赏《五牛图》会有感而发,在画上题诗一首:一牛络首四牛间,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龁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画里有话》,画里有话,话不尽的是细节:欣赏《女史箴图》,不妨把目光聚焦到“挺身而出的冯婕妤”身上,画家用细节定格画面,那以形写神描绘出的姿势和表情,让一幅大无畏的架势跃然绢上。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从听乐、观舞、休息,到轻吹、送别,一幕接着一幕,细节就在画中那“凌乱的床铺、没人动筷的珍馐佳肴”上。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用淡墨皴山,用重墨打点。但是,可千万别小瞧这些墨点,黄宾虹对他的学生是这么说的:随心所欲地打这几个点,你就得学上十年。

我可是天生手拙,学十年也学不会。那就老老实实地从看学起,从《画里有话》启程,让涟漪微漾,让细节生根。

(李宣华)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