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福建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时,师大文学院郭丹教授挥笔写就一篇《百年师大赋》,堪称礼赞师大百年办学取得巨大成就的经典之作。如今,百年庆典的礼炮硝烟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沉寂,而郭教授的《百年师大赋》,却被全文勒石,端置于师大旗山校区碑林广场,其受珍视之意自不待言。 读郭教授此篇大作,初则以为一些词语颇为生涩难悟,继而常觉每每可以探骊得珠,终而顿感豁然开朗,百年师大发展之艰辛、成就之卓著,煌煌然突兀于眼前矣。此赋之妙,在于以古雅、典丽的表达方式,简洁全面地概括礼赞了福建师大百年办学的辉煌成就,让人百读不厌,余味无穷。 作者的笔下紧紧抓住百年师大的办学宗旨,突显教书育人的原则。一座学府为何而设,人才培养方向何在,这是师大发展各个阶段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郭教授作赋中始终关注的问题。如写帝师陈宝琛创办之始,即明立校训:“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温故知新,可以为师。”作者赞其“揭本旨以示教,为兴学之蓍龟”“自治性情,以治人之性情;自励志节,而励人以志节。”作者颂扬“此谆谆之告诫,历千祀而永垂。既浚诚明之旨,乃兴教化之基。”而创办于仓前山的华南女院、创办于魁歧里的协和大学,同是师大的另两个源头,他们都以“博爱牺牲服务,养成健全人格,研究高深学术,以应社会需求”为旨归,“此宗旨之煌煌,复性初而砥砺”。两校虽为“西人”创办,但作者赞其“西学为用,中学为体。中西贯通,信为观止”。 新中国成立后,开辟长安山校区,今天师大的前身被正式命名为“师范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始终遵循“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宗旨,做到“孜孜以求,校风贞淳”。及创建旗山新校区,更是总结长期办学经验,进一步落实“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正因为校训谨严,宗旨明确,一代代师大人坚持不懈,才有了人才辈出、硕果累累的鼎盛局面。 作者的笔下对百年师大的办学历程予以生动概括、感性精彩描绘。百年路漫漫,薪火代代传。其间所历经的艰辛,所取得的成就,所收获的喜悦,都是一幅宏伟的画卷。但作者以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极精练、极简括而又生动形象地予以勾勒。如写百年前草创时期“虽筚路而蓝缕,允拓土以奠基。建黉宫于乌石,恒考德以稽疑。”其影响是“振木铎而甄陶广,闻韶奏而英才滋。八闽名校,曜厥羽仪。”仓前、魁歧阶段,以良好的办学声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是时也,江右儒宗,南州君子,俊彦荟萃,川渟岳峙。人才秀出,聚簪珥于杏坛;学者云从,闻弦歌于阙里。”老师敬业,学生勤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风绛帐,多识博闻。讲论抒纵横之议,弦歌锵金石之音。凤雏振翼,兰畹滋青,皋比坐拥,服务基层。师范教育,数纪风雨,数纪沧桑,多少俊才争驰骋,培育园丁千万人。” 到了长安山校区,则“巍巍吾校,欣获新生。化雨是沐,春风是乘。继往开来,师范学院于是乎兴“校依山之葱茏,山临江而澄泓。长安山下,古风懋穆,佳气氤氲。一砖一瓦,皆师生魂牵梦绕之物;绿树垂荫,系游子寄托之精神”。描绘新校区,则是“头枕旗山,溪源江穿校而过;遥望鼓山,乌龙江门前游纡。立于国屿山上,望长天之如洗;木落鱼藏,云蒸霞蔚;浩月当空,欣清景之万殊。旷野平畴,高楼拔地而起;闽水欢歌,书声足于三馀。昔日江滩,今成弦歌之圣地;旗鼓对应。犹聚洙泗之群儒。”作者的笔下,校园如诗如画,亦诗亦画,既是实景实描,又见诗情腾涌、驱遣想象,美不胜收,让人萦怀击节,爱不释手,显见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深情和热爱。 作者的笔下巧构篇章、精心布局,充分运用赋体语言节奏上的特点镕词铸句,极力打造韵律感音乐美。赋作为文体,源远流长。如先秦有屈原的骚体赋,汉代有长篇大赋,多以描绘细致且句子节奏优美见长,故六朝时刘勰《文心雕龙》中称“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嘹亮”。但到唐宋以后,赋作从律赋逐渐变为文赋,散文化的文赋就更加抢眼,如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都放松了对作品音节、韵律的追求,更加自由恣肆。郭丹教授的这篇赋,却很注重韵律美,各段都努力做到押韵。如二段、三段写创办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华南女院、协和大学,大体上押“衣”韵;四段写新中国诞生后复办师范学院,大体上押“恩”韵;五段写跨入新世纪以来的发展,押“迂”韵;六段写新时期校园建设发展蒸蒸日上,大体上押“烟”韵;七段、八段礼赞师大的巨大成就,先后押“哀”“安”韵。这就使得作品读起来有很强的旋律感,而又富于变化,有错落、不单调。而句式上选择以四字、六字为主,多骈句,又杂以长短句,让人觉得文句或纡徐舒缓、或简洁紧致,节奏多样,易于诵读,朗朗上口。这旋律节奏上的追求,顿使文章更加生色添彩。 作者以诗性的语言,饱含深情赞颂百年师大,成就了现代赋作之精品。郭教授发表过篇赋,读其赋每每妙语叠见,珠玑间出。这得益于他师从著名的学者刘世南教授,几十年来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先秦两汉文学的研究与教学,著作宏富,硕果累累,其中华书局出版的《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左传》至今已出版印制18万多部。郭教授涵濡既久,对历代赋类作品多有用功,对赋体语言的学习、把玩有一种近水楼台的优越条件和丰厚积累,叙事、描写或评论某一事物,信手拈来,便能镕铸出佳句。郭教授在师大教学科研几十年,为师大二级教授,对师大的前世今生、各个时期的发展,知之深,爱之笃,特别是对大学的办学宗旨、大学精神、人材培养的方向、目的等孜孜以求,发表了许多探索性文章,这些文章,都收入他的《大学之大》一书(此书获华东优秀图书三等奖)。深耕教育、甘为人梯的追求以及作为老师大人的情怀,使他在作此赋时,笔端总是洋溢深情,蘸满厚爱,笔下深得情景交融、情理交融之妙,与一些作者为作赋而作赋大相径庭。厚积的学养和笔端浓深的挚爱,成就了百年师大赋的精品特色。 (陈德福)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