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说史蒂夫·乔布斯离世已有14年了,但人们依然记得他留下的苹果电脑公司,怀想那个令人回味的公司商标——缺了口的“苹果”。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标识时,颇感诧异:为何不用一个漂亮完整的苹果作为公司的商标?或曰这是寓指误食有毒苹果而死的现代计算机技术之父艾伦·图林,或曰这是纪念因吃苹果而有思想有智慧的亚当和夏娃。但我则宁可相信它与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有关,因为他的人生犹如一个缺了口的“苹果”。 乔布斯的人生并不完美。作为一个被父母生下就遗弃的孩子,弃儿一直是他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从小学到中学,他是多动症、恶作剧、涉嫌犯罪的代名词,又是狂放不羁、探索冒险和强烈主观欲望的典型代表,几次被学校勒令退学。好不容易念完高中进入里德学院,又因父母负担不起这家私立高校的昂贵学费,乔布斯只待了一个学期就无奈辍学。20岁创办苹果公司任董事长,但他开发的电脑却鲜人问津,30岁那年被董事会决议“罢官”,赶出苹果公司,生意上的失败堪称“人生归零”。东山再起,重振雄风,面对璀璨的前程,却又病魔缠身。然而,经历沉浮、陷入低谷的他并没有由此而颓废、沉沦,相反,他坚信“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矢志不渝地追求科学技术,尤其是他习佛坐禅之后,缓释了心理纠结,增加了精神定力,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一译“求知若渴,虚心若愚”;一译“忍饥,守拙”)的人生格言履践着一种最基本的物质与精神修行操守,恰如自云:“这就好像你内心深处突然多了一种奇怪的力量在左右你的思想一样”。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顺利,也有逆境;有坦途,也有坎坷;有掌声鲜花,也有白眼受辱,宛如缺了口的“苹果”,或缺了美貌,或缺了家境,或缺了钱财,或缺了运气,或缺了健康,但是,唯独不能缺的是那个“苹果核”——像乔布斯所具有的向上精神和前进动力。“苹果核”没有被蛀空,即使缺了口它还是一个仍有实用价值的“苹果”。记得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曾在与网友交流时,谈到过他的经历,仿佛也是缺了口的:他在困难时期上了地质大学,患上了肺结核,休学半年;研究生毕业后有条件留在北京,却去了西北;到了西北,又在农村劳动一年;即使是从事专业工作,起先也没有接触业务,而是干淘沙的重体力活儿。“我不仅承受过不理解,甚至承受过挫折,我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从来没有灰心过,也没有一天屈服过,屈服困难,屈服压力。我总是想,我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温总理鼓励年轻人:“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有“苹果核”在,“苹果”缺了口又何妨?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得好:“智者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缺了口的“苹果”并不会影响“创造机会”,更不会影响成为“智者”——如乔布斯那样。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