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女子监狱特邀萨提亚家庭治疗导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向心悦,为即将刑满释放人员举办一场探讨“生命的真相”的心理团辅活动。通过深度心理干预与沉浸式体验,帮助她们修复情感创伤、重建社会联结,走好改造之路“最后一公里”。 活动现场 从心出发 探索生命力量 “潜意识控制着你的人生,你却称之为命运……”活动以“生命的真相”为切入点,结合心理学理论与真实案例,带领服刑人员开启自我探索之旅。通过绘制家庭结构图、描述亲属特质,引导服刑人员正视潜意识对行为模式的影响;剖析“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一致”五种应对姿态,拆解人际互动中的情感表达困境,学习“真实表达需求、尊重自我与他人”的沟通技巧。 “我的优点是做事情很细心……”在老师的指导下,服刑人员通过“写出100个自我优点清单”等互动环节,唤醒个体内在能量,强化“自我接纳”与“生命韧性”。“原来我的‘讨好’背后是害怕被抛弃。”一名服刑人员在分享中哽咽,“今天我才明白,接纳自己的局限,才是自由的开始。” 破冰疗愈 播种新生希望 “人的胸怀就像降落伞——打开了才有用。”随着灯光渐暗、音乐《大海的咏叹》流淌,服刑人员手拉手闭目而立,在老师的引导下踏入“生命之轮”的时空隧道。从童年老屋、校园生活到职场初遇,她们在冥想中直面遗憾与感动;借助“爱的拥抱”“眼神对话”等非语言互动,打破人际隔阂、重建信任。 当《烛光里的妈妈》响起,一名服刑人员紧紧抱住扮演“母亲”的伙伴:“妈妈,我再也不会让您等我了……”在“与父母跨时空对话”情境中,她们释放了压抑的情感。“错过的永远错过了,唯一能把握的只有当下。”具象化的生命体验,让参与者解锁了“爱与被爱”的能力,也让她们对新生充满了期待。 心理“解绑” 铺就回归之路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部分服刑人员产生了“近乡情怯”的忧思,民警一边引导服刑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形势,增强遵规守纪意识,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回归指导外,一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回归社会做好心理建设。 “她们需要的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自由,更是心理上的‘解绑’。”省女子监狱心理健康中心民警介绍道,“女性服刑人员常因家庭断裂、社会偏见陷入自我否定,而‘生命之轮’活动通过修复情感,帮助她们重拾自我价值与社会归属感,为开启新生做好准备。” 这场特殊的“心理破冰”,不仅是一次心灵的破茧,更是一曲走向新生的序章。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