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5-04-03 16:16:57

阿爸的二胡

作者:谢一风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我认识二胡,是我十岁的时候。

阿爸的二胡挂在墙上,黑沉沉的,像浇菜的打水筒。

阿爸看我对二胡好奇,把它摘下来,向我详细介绍了它的结构,六边形的琴筒,还有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等部分组成。他拔了下弦,在单调酸涩的琴声中教我认识外弦和里弦。

阿爸在凳子上端坐下来,弓弦在外弦和里弦间拉动,左手上下移动,婉转的音乐如清泉般流淌出来。我歪着头痴痴听着,很羡慕阿爸的琴、阿爸的手。

我常常学着阿爸拉二胡的样子吱吱呀呀拉起来,但找不准音,总是吱吱扭扭不成曲调。

阿爸原来在镇中心小学任教,1963年教育系统精简教师,凡是1957年后转正的,要脱离教师岗位回乡务农。阿爸恰是其中一员,29岁的阿爸戴着红花“光荣”下岗了。阿爸失业后,受聘在本村初小继续当了两年半的民办教师。再后来,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他心爱的讲台了。

那段时间,阿爸总看报纸,总往镇上去,总是静静地拿上他心爱的二胡悄然坐在朝北的后门,凄凉的乐声飘荡在老屋上空。

他的二胡声总是不那么快乐,我不知道也不懂得阿爸失去工作离开讲台是什么样的心情,但他在人前总是很阳光的样子。他人缘好,随他上街,一路上总有人跟他打招呼,称他老师。我很好奇地问:“阿爸,你怎么认识那么多人啊!”阿爸仅是“嗯”一声。

我长大了点,慢慢懂得失去工作的阿爸内心的痛苦,似乎也能听懂他的琴声。或许,能驱走生活忧愁的也许就只剩这把陈旧的二胡了。

每当夜深人静,阿爸的二胡伴着明月,时而哀怨、时而凄凉,丝丝缕缕欲断又连,有时像天空飘浮不定的云朵,有时又像松涛一样慷慨激昂。渐渐地,不懂乐谱的我也能哼上几句,知道阿爸拉的哪首是《二泉映月》,哪首是《寒春风曲》,哪首是《良宵》……

见我真心喜欢二胡,阿爸开始认真教我,从15弦、52弦开始,也就是D调和G调,弹熟了又继续学C、E、F、A、B各曲调的指法。为了认识简谱,音乐课我非常注意听老师教的乐理。很快,小学期间我已能独立唱音乐课的简谱了,众多的毛主席语录歌的简谱也记得滚瓜烂熟,还试着读阿爸的《阿炳曲集》和《刘天华二胡独奏曲集》等。我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纸面发黄、出版时间比我年龄还大的曲集。

在阿爸的调教下,我的二胡水平渐长。经常拿着二胡在围成一堆的同龄们面前露一手,很有成就感,心里乐滋滋的。唯一的不足就是对二胡里、外弦调音仍是调不准。那时,二胡的钢丝琴弦非常珍贵,拧紧了又怕崩断琴弦,只有小心翼翼地管好二胡,生怕把阿爸调好的琴弦弄走音调。

那年,生产队忙完秋收,允许一部分人外出搞副业,增添集体和个人的收入,阿爸高兴极了,已经联系好在一个叫窑头的边远山区锯木板,从生产队队部一路跑回家,像跨栏运动员似的一个箭步跨过门槛,激动地告诉奶奶和妈妈,他要出远门工作了。

阿爸走的前一天,我取下二胡,轻轻地说:“阿爸,帮我调一下音准。”我懂得音色不准的二胡是拉不出好曲子的,他这一走,不知何时回来。阿爸接过二胡,左脚跨在楼梯,把二胡置于左大腿上,琴筒略微向前倾斜,他全神贯注,目光柔和地盯住这把二胡,就像他的另一个儿子。

他很快调好音准,高兴地说:“阿爸就要走了,来,阿爸拉首给你听。”琴声响起,那是他擅长的《二泉映月》。随着弓杆在内外琴弦时而缓慢轻柔时而快速跳跃,阿爸左手熟练地上下划动,扣人心弦的乐曲在楼里回荡,他时而闭眼沉浸,时而眉头微皱,那是与二胡的心灵交流,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似乎带着丝丝快乐,伤感怆然的调子中藏着昂扬愤慨。此刻,阿爸似乎并不是要出远门,而是在开一场二胡独奏演奏会,他眼中带着光,是对音乐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向往。

这是我听过的最美的琴声!

第二天醒来,阿爸早已挑着行李走了,我的床头放着他心爱的二胡。

我接过了阿爸的二胡,像他一样,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拉上一曲,心情随着细弦的起伏,弥漫在夜色里……

又近清明,我取下二胡,细细端详,仿佛看到阿爸拉二胡的样子。我整衣肃坐,拉一曲他最喜欢的《二泉映月》,低哑凄凉的琴声穿过细密的雨丝,我相信,山那边长眠的阿爸一定能听到。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