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的厦门,海风拂面。 3月30日至31日,一场智慧的碰撞与法治的共鸣在此交响——来自2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界专业人士,与各省司法厅(局)负责人、有关政法院校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等300余人齐聚鹭岛,围绕“创新法律服务交流合作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交流研讨。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壮阔浪潮中,福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现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正以法治为帆、创新为桨,奋力书写涉外法律服务的崭新篇章。值此“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国际论坛启幕之际,福建司法行政系统的实践成效犹如一扇窗口,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法治护航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径。 立足顶层设计,构建法律服务枢纽 在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在为外资企业办理商事登记。企业只需完成简单流程便能领取营业执照,随即开展一般经营活动,实现“准入即准营”的无缝衔接。这一高效便捷的商事服务背后,是福建省近年来法治建设系统性布局的成果。 近年来,福建主动对标先进,打出一套法治建设的“组合拳”。司法行政系统发挥统筹职能,将涉外法治工作纳入法治福建建设“一盘棋”,每年确定重点举措列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工作要点,形成各部门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福建针对性出台自贸试验区条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商事登记制度,支持企业扩大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在福州片区,某中资企业凭借“离岸贸易”创新政策,成功拓展中东市场,年贸易额突破亿元大关。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能够为各国经济交往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条件,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经贸合作。”武汉大学特聘教授黄惠康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国际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说道。 为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福建省司法厅制定出台《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法治服务保障重点举措》,提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完善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机制等多项措施。 2022年施行的《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更是增添了许多创新亮点,其中专门设置“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条款,旨在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法律服务与法治创新示范区。如今,海丝中央法务区作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已累计引入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或项目超260个,汇聚法律服务和泛法律服务机构4000余家。其中,2030家入驻“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为“走出去”企业搭建起“娘家门口”的“国际法律朋友圈”。 从制度设计到实践落地,三级联建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出了具体诠释。由省、市、区三级司法行政部门携手打造的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累计为1.5万余家企业、超百万人提供量身定制的法律服务。 在公平竞争环境培育方面,福建同样走在前列。走进福建省司法厅的福建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工作专班,迎面而来的宽大屏幕上,全省行政执法动态尽收眼底——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数据实时呈现。全省48个领域3800余个执法单位的执法信息在这个全国首创的省级统建行政执法平台上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某外资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以往应对多部门检查常感分身乏术,如今通过平台一次完成,效率提升肉眼可见。” 公平竞争环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土壤。值得一提的是,福建严格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于2024年出台《福建省促进公平竞争条例》,对涉及民营经济、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以及外商投资领域法规规章政策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为助力民企扬帆出海,福建还推出多项“护航”举措,包括建立涉外律师人才库、开设“一带一路”法律诊所等。同时设立全国首个反垄断审查合规辅导中心、福建省域外法律查明中心、福建省国际商事海事法律咨询平台等,试点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 创新解纷机制,优化商事海事生态 出海做生意,遭遇风浪无法避免。很多企业反映,境外维权难,主要难在官司难打。“诉讼耗时长、费用高、程序复杂。”一名企业负责人说,“一场官司打下来,不仅企业伤筋动骨,合作也没戏了。” 在应对商事海事纠纷时,及时止损、长效合作是企业的核心诉求。近年来,随着闽商、闽企出海日益活跃,法律服务保障也不断跟进完善。着眼企业维权的难点和堵点问题,福建着力推动建立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效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商事海事纠纷探索最优解,并推动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与国际规则接轨,为全球贸易和航运提供稳定、可信的纠纷化解生态。 2024年7月,一起由当事人自助委托、标的额2亿元的股权回购纠纷案,在厦门市海丝商事海事调解中心成功化解,并由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实现“调解+执行”全链条保障权益兑现。 这起案件系目前国内标的额最大的商事调解成功案例,也是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的生动示范。 据悉,该中心由厦门市律协发起设立,组建96名由行业专家、高校教授及资深律师组成的调解员队伍,吸纳厦门市27家律师调解工作室作为中心成员单位,面向境内外企业提供专业调解服务,并与厦门中院、厦门海事法院、市司法局及厦门仲裁委签署五方合作框架协议,联手共建全链条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体系。 中心的成立和实践,是福建省积极向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迈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福建聚力专业机构建设,推动在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成立福州国际商事仲裁院,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在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启动运行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在厦门先后落地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海上丝路仲裁中心、推动成立厦门国际仲裁院、金砖国际仲裁中心等专业化机构。 平衡效率和效力,仲裁以专业性、国际执行力和程序灵活性成为商事海事纠纷的优选机制。2023年8月,福建发布全国首部临时仲裁指南《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指南》,填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临时仲裁实践指引的空白,为企业等经营主体在自贸试验区通过选择临时仲裁解决争议提供规则和操作指引。 随着临时仲裁制度完善和国际合作深化,涉外海事商事争端解决“福建模式”效应不断凸显。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全省仲裁机构累计受理涉外案件1918件,涉案标的达168亿元。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