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治共赢护发展 ——罗源法院以“滨海新枫”工程解码基层治理现代化 地处福州沿海发展轴北翼发展区的罗源,因境内罗江分流三支同出一源而得名。建县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罗源,山与海紧密相拥,孕育出了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进入新时代,罗源这颗闽江口及闽东南的“明珠”,正依托得天独厚的蓝色海洋资源优势,乘势而上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潮起潮涌处,千帆竞发时。2022年以来,在绵延129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罗源县人民法院将法治基因融入潮汐律动,锚定“新人群、新业态、新风尚”,构建滨海“和立方”基层解纷“新机制”,以“四新”理念打造出独具辨识度的“滨海新枫”品牌,为新时代“海上枫桥”实践标注生动注脚,以法润山海之势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挥洒出一幅共治共赢的司法长卷。 纾困新人群:关口前移构筑解纷堤坝 罗源湾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依托深水良港,近年来,罗源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流动人口涌入成为“新罗源人”。 “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新人群’因文化差异大、经济目的显著等原因,涉及社交生活、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也不断涌现。”罗源法院海滨法庭庭长郭茹洁介绍。 如何破题?罗源法院以系统思维重构治理逻辑,将司法服务网络织入人口结构变动的轨迹,构筑柔性解纷的堤坝。 松山镇滨岐社区流动人口占比为50%,罗源法院特选址于此设立“e+社区法庭”,将司法服务关口前移,借力智能化平台,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与社区精准对接、有效联动,实现由“坐堂问案”到“上门解纷”的转变。 2024年5月,滨海新城小区住户黄女士与楼上业主因阳台水龙头老化漏水问题发生矛盾,但因两位当事人来自不同地方,互相之间不来往、缺乏信任导致沟通协商不顺畅。社区居委会希望通过“e+社区法庭”进行指导,法官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指导纠纷化解,与物业、居委会积极沟通,不断做当事双方的工作,最终楼上业主同意赔偿1800元,双方握手言和。 2024年,法院通过“e+社区法庭”共指导社区开展调解工作12次,经社区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达160余起,“e+社区法庭”已然成为跨区域流动群体的“司法社区便民服务站”。 与此同时,罗源法院还积极构建滨海“和立方”联动解纷机制,即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工商所及其他解纷力量共同建立矛盾纠纷联调制度,并将其融入镇综合治中心工作,每周对辖区矛盾纠纷情况进行摸排梳理,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在滨海“和立方”联动解纷机制基础上,针对近年来物业纠纷频发的现状,罗源法院联合县住建局、松山镇派出所组成“物业纠纷联调专班”,在松山镇滨岐社区首次试点“移动办公桌”机制,通过“家门口调解+现场释法说理”模式,推动6起物业纠纷实现“案未立、事已解”。 破浪新业态:护航产业升级法治航道 近日,罗源法院审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依法驳回原告不当诉求,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该案背后折射出了该院在优化涉企司法服务、创新纠纷化解机制上的系列探索。 2024年3月,汕头市某彩印厂因未收到货物,将位于罗源湾开发区内的罗源某材料公司诉至法院,要求退还12万元货款。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双方虽未签订书面买卖合同,但已形成“先付款后自提”的交易惯例。某彩印厂委托第三方提货时,某材料公司依惯例查验委托文书后放货,符合表见代理构成要件。 “新业态会产生新的交易习惯。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委托提货、电子结算等新型交易模式逐渐产生,司法裁判既要尊重商事习惯,也要引导企业规范交易流程。”承办法官表示,“我们通过司法确认的形式予以尊重,也推动企业完善委托手续核验制度。” 近几年,罗源立足区位优势,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链,助力罗源实现绿色冶金、新能源“双龙抱珠”产业发展格局。当新产业浪潮拍打罗源湾岸,罗源法院以“法治护航人”的姿态深度嵌入产业发展。 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叠加背景之下,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等各类案件不断攀升的现状,罗源法院通过构建“绿色通道+诉调对接+法治体检”的“三维服务体系”推进商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据悉,罗源法院设立了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快立、快审、快结,缩短审理周期,降低企业诉讼成本。 此外,该院还依托滨海“和立方”联动解纷机制,积极搭建诉调对接平台,联合工商联、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企业诉累。在审判的同时,该院还注重深入分析企业案件特点,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帮助企业完善规章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并定期组织法官走进企业,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经营能力。 针对新兴行业法律盲区,该院还主动延伸服务,定期组织法官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出具相应“体检报告”,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 润泽新风尚:探寻家事解纷最优解法 “真的很感谢法官,让我们开始了新生活……”近日,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马某抓着承办法官的手动情地说道。 在罗源务工的马某与丈夫因夫妻感情淡漠,分居多年。2024年,马某丈夫向法院起诉离婚,其间,其在未与马某协商沟通的情况下,便直接将女儿送回云南老家读书,导致女儿在老家生活陷入困境,对父亲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 面对此种情形,罗源法院邀请一家三口来到法院。 “不管他们生不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永远都是最爱你的!”法官先是通过温情、柔和的沟通,让马某的女儿慢慢打开了心扉。同时还邀请“福州阳光天使社会工作服务团队”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来为一家人进行心理咨询,“面对面沟通、背对背调解”耐心地做当事人的工作,尽量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 通过“心理干预+家庭教育”的复合解纷模式,当事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完成了财产分割,明确了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并各自开启了新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家庭结构、婚姻观念的变化,家事纠纷类型日趋多元。罗源法院将矛盾的彻底化解作为出发点,将家庭的和谐作为落脚点,不断延伸审判工作职能,探求家事审判最优解。 该院成立了“茉莉姐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事辅导调解中心和心理咨询室,引入“福州阳光天使社会工作服务团队”,打造集家庭教育指导、家事辅导、家事调解、未成年人帮教于一体的家事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倡导和谐、温馨的家庭“新风尚”。2024年,罗源法院受理家事案件217件,审结213件,其中调解结案115件,撤诉25件,调撤率达65.73%。 不仅如此,该院还设立了全市首个“家庭教育司法协同中心”,联同检察、公安、教育、妇联等八部门签署《家庭教育联动机制》,构建家庭教育促进联动格局,统筹教育、卫健、妇联等部门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资源,提升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2024年以来,共向家事纠纷当事人随案发放《家庭教育指导令》10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12份,多方位督促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山海之间,法治潮涌。下一步,罗源法院将持续擦亮“滨海新枫”品牌,在“山海共治”的蓝图下,以司法之力筑牢和谐之基,护航区域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书写更生动的篇章。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