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拂沃野 ——上杭县通贤镇依法治镇赋能乡村振兴 上杭县通贤镇,一座荣膺“将军之乡”“建筑之乡”“乌兔之乡”“长寿之乡”的红色热土,已连续三年斩获龙岩市“平安乡镇”称号,更以“福建省四好商会”等多项殊荣印证法治赋能的实践成果。 近年来,通贤镇创新打造“百贤之声”党建品牌,深挖乡贤资源,探索“法治+乡贤”融合治理模式。通过搭建“乡贤调解室”“法律服务工作站”等平台,将100余名乡贤纳入法治人才库,以乡音释法理、用乡情化矛盾,累计化解纠纷300余起,推动多项法治惠民项目落地。 集百贤之智 合众声之力 夏日的通贤镇文化长廊蝉鸣阵阵,廊桥上围坐着三五成群的乡亲。“宅基地审批有哪些新政策?”“遇到网络诈骗怎么维权?”随着一声清脆的广播响音,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聚拢过来——这是“百贤之声”宣讲团最普通的一个普法场景。 为破解基层法治宣传“上热中温下冷”的难题,通贤镇深挖“四下基层”精神富矿,创新打造“百贤之声”立体宣讲矩阵。在古色古香的廊桥畔、稻香氤氲的晒谷场、炊烟袅袅的农家院,由镇村干部、党员代表、乡贤能人组成的“百贤之声”宣讲团,化身政策法规的“翻译官”。他们用客家山歌改编民法典唱词,拿田间地头“土案例”解读土地管理法,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技巧编成“三句半”,让晦涩的法律条文化作“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活智慧。 “以前觉得法律高高在上,现在明白咱们的家长里短都和法条息息相关。”返乡务工青年黄女士在互动环节感慨道。这种“围炉夜话”式的普法,将法律课堂搬到百姓家门口,既解开了群众心结,又拉近了干群距离。 如今,“百贤之声”已成为通贤镇法治建设的金名片。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照本宣科”到“情景浸润”,这支带着泥土味的宣讲队伍,用乡音传递法治强音,以共情凝聚治理共识,在闽西红土地上谱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篇章。当夕阳为文化长廊镀上金边,“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们的身影依然穿梭在阡陌巷间——他们知道,只有让法治春风吹进百姓心田,才能真正激活乡村振兴的法治密码。 贤声入万家 法治润心田 春日的暖阳洒满通贤镇法治文化广场,长廊里围坐着一圈圈村民,手中的蒲扇轻轻摇动。老支书持着竹板,用地道的客家方言讲述着关于宅基地使用新规:“各位叔婆婶子听分明,宅基地审批要走三步骤,先申请、再丈量,最后公示才定桩!”这段自编自导的普法快板,引得乡亲笑声连连。这是通贤镇“百贤之声”法治宣讲团每月初六雷打不动的“法律赶圩日”场景。 自创新推出“法治+乡贤”治理模式以来,通贤镇深挖本土法治资源,构建起“1+3+N”法治服务体系:以镇司法所为中心,组建镇村干部、乡贤能人、法律顾问三支队伍,延伸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金牌调解员”等N个法治细胞,并将每月农历初六定为固定普法日。 活动现场同步开展“法治问诊”,法律顾问团队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30余人次,精准对接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等法律需求。“张家的牛吃了李家的秧苗怎么赔?”“王家的自建房超面积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接地气的问题,普法志愿者们用“以案释法”的方式逐一解答。特别设置的“法治体检”环节,更是排查出宅基地边界、赡养、邻里、损害赔偿等各类纠纷隐患线索23条,其中15条当场化解,剩余问题及时汇总并分流到相关镇直部门限期解决。 这场持续二个小时的普法活动,在保留传统乡土社会人情温度的同时,用法治思维重构基层治理秩序。通贤司法所刘所长介绍,我镇已培育“法治带头人”70余名,其中既有深耕基层的老支书,也有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还有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更是吸引了通贤商会的乡贤们加入。通过建立“乡贤法治人才库”,将100余名乡贤纳入法治服务体系。 智解千千结 贤言暖民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中,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往往牵动着社会和谐的敏感神经。某村两户村民因历史遗留的土地界址纠纷陷入持续多年的争执,从晨耕暮归的日常琐事演变为剑拔弩张的冲突隐患。当村民在“百贤之声”活动现场上发出求助时,这场看似普通的土地之争,恰成为检验基层治理效能的试金石。 通贤司法所秉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治理理念,迅速启动“法治+乡贤”联动调解机制。乡贤阙先生以“身边人理顺心结”的独特优势,于夜幕降临时走进当事人家中,将儒家“和为贵”思想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融合,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土情结破冰,用“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计”的理性分析点醒当事人。这种“情理法”三位一体的调解艺术,既彰显了乡贤“德润乡土”的精神品格,也体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次日,司法所工作人员现场勘查时,以《土地管理法》为纲,结合“枫桥经验”就地普法,将抽象法条转化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活哲理。当双方签下调解协议的瞬间,不仅定分止争,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信仰。 这起纠纷的圆满化解,正是“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治理模式的鲜活实践——乡贤以德治春风化雨,司法以法治定分止争,群众以自治共建共享,共同绘就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画卷。 通贤镇正以拓荒者的姿态在红色沃土上开垦法治新田!当法治基因注入这片热土的治理,清亮的法治理念正化作汩汩清泉,浸润着阡陌巷尾的每个角落。听,法治引擎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轰鸣作响,驱动着基层治理的巨轮乘风破浪,让千年乡土焕发出新时代的治理荣光!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