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生托管不“脱管” ——永安市全力推进“人大+检察” 工作机制 4月10日16时30分,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永安市小陶中心小学校门外,各家校外托管机构老师忙着排路队,领着学生们回托管机构参加晚托。这是永安市人大常委会联手永安市人民检察院,创新“监督并重、履职并行”模式取得的可喜一幕。 自2022年“人大+检察”双向赋能机制运行以来,永安市人大常委会联手永安市检察院,加大对校外托管机构监管力度,通过推动法制规范、发出检察建议等形式,凝聚部门合力,把好监管关口,努力让学生托管不“脱管”。 同题共答 从个案切入系统治理 走进永安市巴溪湾大垅小区,居民楼外挂着各式校外托管服务牌匾,4家托管机构一字排开。 “目前街道有27家校外托管机构,我们联合教育、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定期开展检查。”燕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罗燕琴介绍。 校外托管机构服务对象为中小学生,兼具教育与社会服务双重性质,涉及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管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监管难是最现实的问题。 去年8月,永安市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发现涉事托管机构除了拥有一张家政服务项目营业执照外,竟没有任何其他审批备案。 “针对校外托管机构存在的‘准入零门槛、监管零抓手’问题,我们随即启动‘人大+检察’联动监督机制,向永安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报告,并联合成立专项调研组。”永安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邓清华说。 历时两个月,调研组围绕“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主题,走进辖区78家校外托管机构,通过现场检查、家长访谈、部门座谈等形式,全方位摸情况、找对策。 “我们梳理出市场监管、消防、卫健等7个部门15项职责交叉点,形成3000余字调研报告报送当地党委、政府。”永安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主任张鹏说。 办理一个案件,推动一个领域深度治理,“人大+检察”双向赋能效应不断凸显。 同向发力 多维框架激活治理效能 针对校外托管机构监管存在的问题,永安市创新构建了“调研联动+专报联促+督办联推+法制联构”多维整治机制。 建立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向同级党委专报机制,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是“人大+检察”机制坚持的基本原则。去年,永安市人大提出的6件专报件均得到永安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批转。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永安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挂帅的治理专班,将托管安全纳入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先后召开3次《永安市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征询会。 永安市委办则定期督查领导批示件落实情况,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我们将校外托管治理纳入年度监督议题,通过重点督办建议、主任会议听取汇报、常委会满意度测评等督办方式,督促完善‘市监牵头、多部门协同’监管体系,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张鹏说。 法治是最坚实的保障。永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向省、市人大提出立法建议。据悉,校外托管立法研究项目已被省人大列入2025年度调研项目。 “我们还针对食品经营准入缺失、消防隐患、房屋隐患等问题,向职能部门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和公益诉讼磋商函,推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巡查机制等刚性制度,填补校外托管机构管理空白。”邓清华说。 多维联动,同向发力,校外托管服务监督网越织越密。 同频共振 构筑健康成长刚性防线 锚定“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目标,部门协同发力,永安市校外托管服务朝着规范化方向迈进。 作为小陶镇最大的校外托管服务机构,盛才课后中心有五层建筑,学生200多名,教师近20名。 “我们从2008年就开始办机构,边做边学,规模不断壮大。”中心负责人刘秋菊说。该机构从十几名学生开始做起,场地不断更换,设施也越来越齐全。 目前,小陶镇辖区共有在册在营托管机构10家,服务学生600多名。 “我们制定了托管机构管理办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镇市场监管所、应急管理办公室等9个部门各负其责、统筹协调,不断加强托管机构监管,让孩子安心、家长放心。”小陶镇副镇长陈雅说。 监管更有力,托管机构办得更规范。 “去年,我们根据镇工作检查要求对餐厅进行了改造,一次、二次更衣室和分餐区、生熟食区等进一步优化,还添置了空调等设施。”刘秋菊说。 罗女士在小陶中心小学门口经营餐饮店,三个孩子每天上完学后都交给盛才课后中心,晚上再接回。 “我是做餐饮的,盛才课后中心从食材购买到烹饪的全过程我都了解,让人放心。”罗女士说,孩子吃得不错,学习也有进步,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干。 小陶镇校外托管机构规范化管理,是“人大+检察”联动监督机制取得成效的缩影。眼下,“属地乡镇(街道)摸底造册+工作专班统筹+部门联动执法”监管模式正在全面铺开,涵盖从业人员背景审查、食品48小时留样、视频监控全覆盖等硬性考核指标进一步完善。 “‘人大+检察’联动机制,破解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难题。”永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晨说。今后,永安市将进一步深化“人大+检察”的“调研联动+专报联促+督办联推+法制联构”工作机制,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制度性公共产品”。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